(求收藏,点推荐)
“朕倒是想到了一个法子,史阁老先听听?”“老臣洗耳恭听。”朱慈烺跟史可法在御书房议事,朱慈烺稍微整理了下思路说道:“是这样的,朕准备推行专利制度跟商会制度,何为专利呢?其实就是指独占权利,工部掌管着水泥相关的一切事宜,只有经过咱们工部的授权允许,商家才有生产水泥的资格,如果有人私自生产水泥,那么咱们工部就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一般是没收工坊和非法所得,并罚以重金,而且还鼓励他人举报,如果举报属实,那么会把没收非法所得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水泥按每吨收取三十铜币的专利费用,每吨就等于两千斤。
商会制度嘛,更好说了,先让工部新成立个水泥督造局,牵头组建一个水泥商会,凡是想用水泥盈利的,接朝廷的订单的都必须是商会的成员,然后叫那些有钱的大商家,按照出钱的多少来建立水泥厂跟划分商会的权利。”
其实朱慈烺对水泥运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仿照后世的专利模式,由工部提供技术,吸引全国各地那些有实力的人出资建厂,然后他们每生产出来一吨水泥,朱慈烺就要从中收取三十个铜币做为专利费。
朱慈烺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强大的皇权,所以根本不怕别人赖帐。至于水泥商会,则是管理所有水泥生产厂商的一个半官方组织,主要是协调和处理各个水泥厂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且每年还要在商会中召开厂商大会,商定下一年水泥在各地的价格,毕竟每个地方人力和物价都不相同,不可能统一定价,除非是把所有工厂都放在同一地区,不过这显然不太现实。
史可法听完后,懵懵懂懂的问道:“皇上,这些有钱的商家,真愿意投钱进来?”
“史阁老,你可不要小看那些富豪们的眼光,像水泥这种商机无限的东西,他们肯定舍得投钱的,这样史阁老你派人运些水泥到南京,把南京的主干道全部铺上水泥,然后贴上皇榜,就说十月一号前,京师工部接受各地有钱的商家过来注册,然后把专利发,跟水泥商会的章程布告天下,明天朕也让戴悻把京城的主干道铺上!这样一来那些有钱的商家,看到水泥的妙用后,还不会争前恐后的来把钱交给朝廷?”
---分割线---
就在朱慈烺的宣布专利法跟商会制度的第二天,一件很普通的事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北京最繁华的两条主干道竟然同时开始改造,施工的正是工部新成立的水泥督造局,正五品的编制,新任督造局的局长就是原来杂造院的李自在。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道路本身所吸引,因为只要见过水泥路的人,都会被平整如镜、坚硬如石的水泥路面所震撼,在大明人的眼中,将一堆面粉状的水泥加沙石混在一起,然后倒在路上抹平后,过几天就变成如石头一样,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所以现在修路的时候,总有一群好事之人跟着,赶都赶不走,甚至有不少人专程跑到这施工的道路上观看。以这两条主干道的人流量,现在整个北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而且也知道发明水泥的人就是当今圣上,一时间光武帝朱慈烺之名,再次成为整个北京的焦点。
这天史可法刚下早朝,他正准备回中西暖阁理政务,却没想到被朱慈烺叫住,非要拉着他一起去看李自在修的水泥路面。史可法身为内阁首辅,身上的事务繁多,本来是不想去的,但是朱慈烺指定要他陪同,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皇上呢,只能随着他们一起去了。都换上便服,除了朱慈烺、史可法外,还有戚光明和沈亮和钱谦益,刚好两文两武再加一个皇帝。
一行五人来到朱雀大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整个城隍市的主干道从中间被分成两半,右边已经铺上了水泥,而且也完成了硬化,现在已经可以走人了。左边那部分也正在施工,只见工匠用木板将路面隔成一个个长方形,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一点点倒进去,有工匠在里面将表现抹平,不过几刻钟的时间,一段十几米长的水泥路面就修好了,然后晾上一段时间,等表面差不多凝结后,就铺上稻草等着阴干。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李自在开始修路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天的时间,怎么一下子就将城隍市1的主干道修好了一半多?”朱慈烺看着快速被水泥覆盖的路面,有些迟疑不定的说道。
“陛下,其实这是李大人在取巧!”史可法倒是看的明白,笑着指着那些修路的地方小声说道,“陛下请看,那些工匠只不过是在原来的路面上铺上水泥,因为这条道路本来就是以青砖铺地,相当的坚实,直接铺上一层水泥就行了,但如果要新修一条路的话,就要先把路面平整夯实,然后才能铺水泥,那时的速度可就慢的多了。”
“哈哈,这点朕倒没有注意!”朱慈烺仔细一看,果然如史可法所说,于是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