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学子吗?在我的认知里,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学子,因为当人有了意识后,无论他到了什么年纪,他都要学习,刚出生不久后,会跟父母学习,再大点,在校园里学习,长大成人后,在社会里学习,老了,向着现在的时代学习,死了,也看着身前的自己学习,直到入了轮回后,再从头学习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学子。”
“你的答案我很是满意,不过我又想问了,那学者,又是什么呢?是比学子更胜一筹的人吗?”
“学者也是一些求学之人,他们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造诣,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高人一等,他们可能真的是大师,但也会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那时候,他们也会是一位谦虚的学生。”
......
那男子在问完学者后,还问了好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让陈云熙感觉自己现在就像在当文官以及老师一样,因为有很多问题都是问:“若你是一位文官,却发现人民们......”
“如果你的国家遇上了不少的灾难,你又会如何处理呢?”
“你是一位先生,你又会如何教导学生?”
“你......”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陈云熙来说,也实在是太简单了,只不过她很快就遇到了难题,这人不再是要她回答说道就行了,而是要陈云熙做出来,他要陈云熙弹琴、弈棋、写字,以及绘画,前面三样她都没有问题,但却给绘画给难住,并不是因为她不会画画,而是画不出来。
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那男子要她画一幅这试炼里的竹林,但问题是陈云熙无论怎么画,那些竹子都消失掉,这可把她给整不会了,这画了又消失,就这样一直循环,不过陈云熙在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后,她突然想到了一些事情。
陈云熙不再绘画竹林,而是在画纸上,画出了一位眉清目秀的男子,那男子衣冠楚楚,坐在石桌前,他以自己的三指,像“三龙护鼎”一般,轻柔地把青瓷端起,看着不远处的竹子,时不时品尝一小口,时不时吟诗一首,他仿佛并不像是一幅没有生命的画中人,而是一位活着的画中仙!而当你仔细观察一下后,就能发现这画中仙,就是陈云熙眼前的文曲。
“我不是叫你画竹林吗?为何要画我呢?”
“先生您不就是那些竹吗?或者说是这竹子就代表着天下所有被你承认的文人雅士。”
“哦?为何这么说呢?”
“那些竹子虽然看上去不同,但它们的节数却都是十二节,而先生您却好像十分注重十二,因此我就想到您了,而至于另外一个原因,我想先生您这位君子就应该不用我解释了吧?”
“不错不错,虽然是不用我解释,但你话语之中却也已经解释了吧,不过既然说起君子,那不如下一问就问你何为君子好了。”
“君子,乃是品德高尚之人,正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他们是谦卑有才能之人,不自满,永远都带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好让自己可以修养身性,君子似竹也温润如玉,这玉共有十一德,虚心似竹,美德如玉者,君子也。”
“很好,那最后一问,何为文曲呢?”
“文曲......文曲主管天下文运,善于文笔,与文昌不同,前者更注重文艺才华,后者更注重功名利禄。”陈云熙在回答完后,看向了面前的文曲:“先生我已答完十二题了,不知我能否离去了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