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都是叫卖的小贩和行走的路人;而在人群中则有一身着白色圆帽纱袍;一手握朱笔,一手持卷簿。
李良一进城门,便引起了此人的注意,只见他看了李良的包袱一眼;便手持朱笔记录道:“某日某刻城南,一书生进城,一吊死厉鬼相随!”书写完,便朝城隍庙走去;说是走,不如说是闪;此人一步便是几丈!
秋儿感觉到有人在看向自己,便对着李良说道:“公子,刚才好像有人在看我们!”
李良环顾四周也没有见人盯着自己,便说道:“没有啊!是不是感觉错了。”
秋儿觉得自己没有感觉错,便确切的说:“不是人,像鬼,但又有和鬼有点不一样!”
李良有些一惊,暗想:“能白天出来的,不会是凶鬼吧!”便打开法眼,只见前方有一股灰色的鬼气,和秋儿的差不多,只是其中有一些黄色。
“没事!应该是本地的日游神。”李良拍了拍包袱道,说完就向前走去。
一旁有一人看到李良的自言自语,便对着旁边的人说道:“我刚才看见一书生自言自语,你说怪不怪?”
李良不熟悉本地,而正值午时,便想找一家酒楼,吃点东西,顺带打探一点情况。
李良看到一家还算气派的酒楼,便走了进去;刚进酒楼,一小二就迎了上路,笑着说道:“客官是住店还是吃饭?”
“吃饭”
“这边请!”小二带着李良到一个靠窗的空位,等到李良坐下,便开口问道:“客官要吃的什么?”李良也不知道有什么,就要了两个菜,一荤一素;外加一碗米饭。
不久,饭菜就送了上来;正等小二要走的时候,李良询问道:“兄台,附近可有去江南的船?”
小二赶紧说道:“公子太客气了,兄台可不敢当!要说直接到江南的船没有,但往南的船有;今天的已经出发了,要等明天。”李良赶紧道谢,两人互相行完礼;小二便去忙了,李良就坐下来开始吃饭。
不一会儿,李良放下了碗筷;便叫来小二结账,付账以后,询问了码头方向;就起身前往。
“老人家,这里往南走的船一般是什么时候开船?”李良坐在码头一家卖凉茶的小棚下,要了一碗茶,对着卖茶的老人问道。
老人想了想,说道:“公子,往南的船大多在巳时初”;巳时大概是九点到十一点,巳时初大概就是九点多。
李良将碗中的茶水一口饮尽,放下两文钱;起身向老人作别,便回到城里,找了一家住所;码头在城北,李良就在城北附近住下了。
打开房门,放下包袱;秋儿就从里面飘了出来,为李良端茶送水。
李良望着秋儿,思索一番说道:“秋儿,等我修为进一步以后,应该就可以送你走了!”秋儿没想到李良这么在意,有些受宠若惊,急忙起身作礼;李良压了压手,示意她别客气。
闲来无事,李良便和秋儿闲谈了一会;都是一些琐事,李清虽是秀才,知道的也大多是书本上的;其他的也相知甚少。
在闲聊下,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李良要了饭菜,这次多要了一份;小二也有些迷糊,李良就一人,为何要两份人的饭菜。
等到小二来收碗筷的时候,更加迷糊了,暗想:“要了两份,只吃了一份,也是个怪人!”小二又觉得有些浪费,悄悄的吃了几口;只觉得如同嚼蜡一般。
城隍庙里,一名身着黑色圆帽纱袍,手握朱笔、卷簿;带着一名手持锁链,衙役打扮的男子向李良这里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