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戴着脑机,无人机就像他的手,在黑暗中反复摸索。
嘶……
黑暗中总是会有信号中断,就像蜘蛛网上断裂的蛛丝,会不时的被各种昆虫切断。
蛛丝不会提供任何信息,也不会告诉18号他们是被什么东西从哪里干掉的。通常会是隐形战斗机的一枚空空导弹,或者是舰艇的激光炮。虽然后面这种情况可能性不高,因为激光炮需要雷达指引,无人机是普遍装备火控雷达接收机的,只要被照射就会立即告警。
随着蛛丝越断越多,敌机的位置也越来越清晰。
点慢慢汇成一条线,用三十分钟,18号摸清了“鹰墙”的位置。航母编队的舰载机巡逻范围大约是400海里,高强度出动时通常由4架战机为一个小队,三个小队共同负责正前方120度范围内的拦截。
但是乌西卡不断的试探,让拦截线有点应接不暇。飞行员不是机器,是一个健壮的人,可无论他有多健壮,是一定要吃喝拉撒的。没东西吃也许能忍几个小时,可人有三急你总不能拉飞机里。不舒服还两说,万一尿液渗透进电路,那可是要坠机的。
帝国无人机群24小时保持着侦察压力,舰载机飞行员简直生不如死。开飞机可不是开汽车,就算是开汽车,一天开几个小时也得累趴下。
所以,偶尔航母也会起飞一些侦察无人机探测前方空域。
很快,前出的无人机就在摄像头上看到了云层下方的无人侦察机。
尽管“钍鸦”提供的激光中继通讯有点延迟,乌西卡仍旧操纵无人机立即俯冲。侦察机红外特征很小,在延迟超过一秒的情况下,乌西卡通过红外设备锁定敌机,简单目视测距后,只用一枚红外格斗导弹就击落了目标。
“乌西卡。”18号发出联络请求。
“收到。”
“我想,出现这个探测缺口之后,对方一定会想办法拟补。”
“你的意思呢?”
18号思考了几秒钟:“如果在低空布置几架无人机,也许预警机发现不了。”
低空,慢速目标。
预警机的原理是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当目标发射的电磁波到达预警机天线时被接收,然后就可以确定对方的位置。
但是如果对方位于一个天然就能反射电磁波的地方,比如水面。那事情就不好办了,因为水面也会强烈的反射电磁波,并且百分百遮盖目标回波。这就麻烦了,为了能够探测这种低空目标,预警机不得不加上一套多普勒雷达系统,如果发现某个目标的回波信号频率发生变化,就可以识别为飞机了。
然而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如果这架飞机飞得特别慢呢?
雷达照样会把他当做海鸟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过滤掉。倒不是雷达设计师不想识别低速目标,而是多普勒效应的测量是有极限的,速度差别太小,那就真的没办法了。
乌西卡立即照办。
命令通过无线电传达到“钍鸦”上,紧接着激光指令就传到了几架制空无人机上面。
一个机群立即降低高度,像风筝一样逆风飘在海面上不高的地方。
另外一个机群像芝麻一样散在空中,尽力搜索目标。
他们本就是没有多少希望的,毕竟目视距离最多也不过十公里,远远不如雷达。即便无人机上刷了一层简单的吸波涂层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是最好的诱饵,18号希望昂克人可以多多关注这些飞机,从而忽略掉真正的威胁。
大约十分钟,代表无人机信息的方框亮起红色警告信号,在沈渊眼前,几架无人机已经被火控雷达锁定。
嘭!
音频采集器传回一声巨响。
损失的无人机位于伏击机群身后!
成功了!
短短时间,竟然有一支机队位于“鹰墙”后面。
“乌西卡,命令伏击机群前进,探测型无人机跟进,钍鸦准备激光打击。”
“收到!前方无人机接收到S波段信号,我认为那是预警机搜索雷达。”乌西卡用嘲笑的语气回答。
“是的!让探测无人机突前,看能不能定位他。”沈渊点开地图,估算了一下预警机的位置。
这是一个超级辐射源,因为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他必须不间断扫描才能有效发现低空目标。通过几台无人机接收到的信号方向,乌西卡将预警机的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位于“鹰墙”背后100公里处,横向飞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