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还击!向炮口闪光处发射鱼雷!”
沈渊命令一下,18号就知道这是给自己的。
“直航鱼雷吗?”
“直航鱼雷!”
敌舰普遍装备有鱼雷干扰设备,声导鱼雷很难确保命中,只有直航鱼雷会无视一切干扰。
暴雪漫天,远处舰影朦朦胧胧不知远近,只能大概看出对方在转向。18号操纵战舰稍稍转开一个角度,这样才能通过声纳定位敌舰的位置,进而推算出航速。
在几千米外的“奇尔沙治”号上,同样也这么看着“刑天”号。但是威廉并不紧张,他手上攥着12管电磁重接炮,就算是当霰弹打,也总会蒙中一发。
这是惊天豪赌。
沈渊赌的是他打不中,威廉赌的是一发入魂。
“鱼雷准备完毕!”18号报告,现在,他只需要一个精准的打击坐标。
突然,浓浓雪雾背后寒风骤散,炮火闪光再一次穿透风雪,那一秒种,18号似乎看到了“奇尔沙治”号,就从炮弹撞开的虫洞里。
噗哧!
鱼雷齐射。
无数道白光从周围划过,将“刑天”号团团包围,18号耳边传导一阵难以忍受的高压,接着就是寒风呼啸。隐约还能感受到一点微不足道的热量,和鹅毛雪花扫过脸庞的寒冷。
CIC控制室有风?
不用怀疑,18号知道肯定出事情了。但是他不能分心,电磁发射器弹出鱼雷后,18号必须操控这些火箭助推器飞到指定地方入水,打出一个扇形区域。只要敌舰横过这个扇形区域,肯定至少会被命中一枚特型610毫米重型鱼雷。
这是帝国海军专门为打击核潜艇而准备的短程重型鱼雷,针对万吨级双壳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了适应“刑天”号的发射筒,特意截少了一大段燃料舱室,并将战斗部从780公斤缩减为480公斤。
即便如此,480公斤炸药足够将任何水面舰艇炸成两段。
现在,“刑天”号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六枚鱼雷上。不能打偏,因为只要开炮还击就会被定位,“刑天”号的火力密度根本不是对手,只有被撕成碎片一个下场。
距离一千米,鱼雷全部入水。
他们齐刷刷的向海底沉下,几十米后,鱼雷上浮,恢复定深。这其中没有任何高科技手段,全部是鱼雷的机械计时装置操控的,简单粗暴,却无比可靠。六枚鱼雷几乎覆盖了“奇尔沙治”号全部的机动位置,只要他仍保持横对雷击面,必定命中!
18号摘下脑机,眼前的一切让他惊愕不已。
“刑天”舰整个舰桥的后半部分都不见了,因为安装小型钍反应堆而废弃的烟囱现在已经是一个燃烧的火炬,严寒风雪之下,火苗倔强的向上蔓延,却是越来越小。只有基座上一些燃烧的熔融态铝合金提醒着18号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好险!
只要再打偏一点点,熔融金属就能将自己烧成焦炭。
同样的惨剧也发生在A炮塔身上,虽然暂时看不见,但是全船损管面板上A炮塔连同扬弹通道的红色告诉18号,这里的水兵需要用水枪才能冲出来。
寒风吹得两眼发红,冒出凌乱的眼泪,模糊着可以看到沈渊,他就在巨大的防弹玻璃舷窗背后,用望远镜默默注视着“奇尔沙治”号的方向。
鱼雷速度65节,击中目标大概需要90秒。
“奇尔沙治”号的装填时间大概也是这个数字。
威廉·切斯特,那个白胡子老头,虽然看不见他,但那个巨大的阴影中必然有他的位置,他就在那里,同样拿着望远镜,看着朦胧风雪背后的沈渊。
背向敌舰的“刑天”号无法还击,也确实没有打出任何一发反击炮弹,在这个瞬间,威廉感觉自己已经胜券在握。经过刚才的炮火扫射,基本上确定了“刑天”在雪雾背后的具体位置,只需要再来一发,一切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最后的时刻,18号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巨大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对这台机器来说,他已经无能为力。
但是这一刻,再也没有对死亡的恐惧。面对黑洞洞的炮口,任凭风雪染白眉发,18号唯一的感觉只有平静和坦然。
无所谓。
都一样。
轰!
远处雪雾一团火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