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刘宴鼓起勇气问道:“殿下,这木轨铁路难道比漠东用兵还重要吗?”
刘宴少年成名,十岁就被上皇赐与“正字”,也就是负责看管皇家图书馆的管理员职位。
可刘宴却依然发奋苦读,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
因为刘宴的梦想是要做诸葛武侯这样的一代名臣。
来到陇右之后,刘宴也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被建宁王看中。
能在建宁王身边担任记室,这虽然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但是刘宴也觉得获益良多。
记室负责起草建宁王的公文,经常当面和李炎交流,算是李炎的私臣。
两人的关系也比较亲近,刘宴这才问出了这个问题。
李炎笑了笑反问道:“士安,你熟读史书,可否为本王解惑。”
“殿下请讲。”
李炎问道:“孤闻武王伐纣后,周王室也只掌控京畿的土地。”
“武王自边疆部落代商建周,为何还要分封诸侯,难道武王不知道分封之患吗?”
刘宴一下愣住了。
李炎继续问道:“难道武王不知道周王室要占领更多的领地吗?”
刘宴想了想说道:“上古神州未定,武王分封诸侯是为了开拓周土。”
“可分封诸侯为何不任命郡县呢?”
“这?”
刘宴只觉得李炎这个问题是诡辩,明明郡县制度是秦朝才出现的,周天子怎么会用郡县制度呢。
可是仔细想想,似乎也有些疑惑,周王室直属领地也有王室任命的流官,周天子肯定知道流水的官员要比世袭的诸侯更忠诚。
看到刘宴脸上露出思考的表情,李炎又问道:
“秦荡平六国,在全国普遍设立郡县,却二世而亡。群雄并起的时候,那大秦统一六国的军队又在哪里?”
这下子刘宴也愣住了。
“而到了秦灭六国,这时候中原城市林立,始皇帝命令修建驰道,车同轨之后秦直道能够让大秦边疆发生的事情,都送到咸阳皇宫的御案上处理,这时候就不需要实行分封制度了,郡县是更好的选择。”
“可是秦同样也亡在疆域太大的问题上,刘邦攻咸阳的时候,长城兵团正在北方戍守长城,征服过吴楚的军团正在南下岭南。”
“秦王朝没有这么多兵力,最后只能兵败国灭。”
李炎顿了顿说道:
“皇爷爷任用安禄山,给他三镇节度使,也是同样的道理。”
“北方三镇要面对漠北和辽东的异族众多,先有突厥,后面又有契丹和奚两藩叛乱,还有韦氏人,鲜卑人,扶余人等夹杂的骚扰,如果不给安禄山临阵专断的权力,恐怕这些胡人早就南下牧马了。”
刘宴沉默了。
李炎的说法听起来是这么合乎逻辑,重用安禄山似乎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必然选择。
李炎继续说道:“再说士兵,如果从京畿或者关中募兵去河东戍边,这些士兵离开故土,又在苦寒的北面戍边,定然士气低落。”
“若是轮换士兵戍边,那刚刚训练善战的士兵就会轮换回去,边将又要重头开始训练士兵,那边镇的战斗力必定衰落。”
“所以皇爷爷给了安禄山自行募兵的权力,让他在河东三镇招募子弟兵。”
刘宴跟上了李炎的思路,这么说给安禄山兵权确实是无可奈何。
李炎又说道:“财权也是如此,朝廷在河东三镇征税,再运到两京来,然后再拨给安禄山,那么沿途的损耗巨大,还需要大量的农夫。”
“所以皇爷爷干脆就把河东三镇的财权都给了安禄山。”
李炎看着刘宴说道:“士安,你说皇爷爷要不要重用安禄山?”
刘宴点头说道:“属下愚钝,不能答也。”
刘宴确实没办法回答李炎的问题,甚至就连李泌恐怕也无法回答李炎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