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一段时间,白晓宇事事顺利,青莲玉佩提示他的气运值在这段时间每天飞速增加,初秋时节,他的气运值已经达到+5000。
其中事业运增加最快,其次是财运和桃花运,此外便是官运、文运、武运等等。
因为结交李鸿章的缘故,这段时间里,白晓宇免不得要与各类清庭大小官员打交道,白大人白老爷之类的称呼不绝于耳,只是他对这些场合并无太大兴趣,参加应酬,也只是为了生意,他志不在此。
与张青黛花前月下之余,白晓宇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生丝生意之上,毕竟,这是他在这个世界首个安身立命的行业。
国际市场上,丝价依旧坚挺。
伦敦苏丝交易所对于生丝价格的炒作,有些时候几近疯狂,这从侧面说明生丝外销如何旺盛。
加上这一年蚕茧大丰收,所以无论是张氏丝行,上海机器织布局还是苏城丝商开办的大大小小的丝行,都在时代给予的红利之中,赚的盆满钵满。
在白晓宇的建议下,张氏丝行趁机扩大规模,分厂已经发展到50多个,共有机器缫丝机8000多台,工人15000多人,年产丝可以达到将近20000担,成为整个上海缫丝业的执牛耳者。大东家张远山和大股东白晓宇因此煊赫至极,双双被誉为“丝业大王”。
张远山沉浸在这个看似绚烂光环之中无法自拔,白晓宇则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
即使现在自己恣意纵横整个生丝行业,真的就完全高枕无忧了么?
白晓宇并不这么认为。
无论是在管理张氏上海分厂还是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过程之中,白晓宇都深深体会到生丝外销的命脉完全被洋商操控,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暗中指挥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而且,现在最让他担心的,便是生丝在国际上已经逐渐成为宛如股票债券等的投机性金融产品,很多洋人都沉浸在这场盛大的投机游戏之中无法自拔。
汇率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丝价的波动幅度也是大的惊人,国内丝商若是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赔得倾家荡产。
这是白晓宇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刚好这天李鸿章来厂里按例巡视,白晓宇主动来到李鸿章的办公室。
在白晓宇面前,李鸿章永远那么平易近人:“白大人,这段时间你的表现不错啊,本官正考虑最近向朝廷递交奏折,择机为你加官进爵呢。”
白晓宇笑着摆摆手道:“李大人,请功之事以后再说吧,我今天过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与大人商议。”
李鸿章好奇问道:“哦?什么事?”
白晓宇将自己对于现在国际国内生丝市场的行情与大势,具体做了分析,然后面色凝重道:“生丝命脉若是一直被洋人操控,于我们国家民众,皆是非常不利。我觉得,从今往后,与其直接以生丝出口,不如加工制成成品再出口,这样,于国计民生才会有所裨益。”
李鸿章思考片刻,点头称赞道:“白大人是行业翘楚,业务专业度自然无人能及,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有一颗如此忧国忧民之心,想我等洋务派大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为的,难道不也正是国家与民众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大人与我们可谓是志同道合,我非常赞同你方才的分析与观点,一切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放手去做,本官将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白晓宇和李鸿章这次谈话之后,上海机器织布局完全放弃生丝生意,开始踏上向绸厂转型之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