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晚了点.)
“恭迎殿下。”
萧德妃带领一帮臣子在城门口跪迎杨德,本来按杨德的辽东王身份,他们是不用跪的,可他们很清楚这辽东王只是华盟国吞并辽地的一个招牌,也是他们投降得不是太难看的一个台阶。他们将来只能是华盟的臣子,而不再是辽国的官员,所以现在下跪是必需的。
杨德看着眼前的这一帮人,内心有点复杂。又一番清理后,现在队伍中大多是汉人,在原来的历史上这是一帮劝阿骨打别把燕京给宋国的人“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正是他们在宋国得到燕京后却不让族人出来当官,也是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帮助金国攻宋。
作为视宋国为正统的后来人杨德自是看他们的眼光有点异样,他们只能说是读汉书说汉话的人,但事实上也恰恰是这一部分人一直在北方传承着汉族文化,从后唐、后晋开始,辽、金、元、清......他们不停的帮着一个个异族对付南方汉人,同时却也在汉化着那些异族。
杨德发现自己很难去评说他们。宋国前面无能、拙劣的表现,落在这些地处夹缝的人的眼中,他们还敢去选择抱宋国的大腿吗?答案是否定的。但他们为了自己的高位而帮助异族欺负本族人却也是不该。因此杨德可以理解他们,但不会肯定他们。
但愿自己的到来能改变些什么吧,他内心暗叹。
“免礼,起来吧。”杨德呆了一会就说道。
“谢殿下。”众人齐声喊道,然后起来,但仍略弯腰等杨德先走。
为了延续、为了生存,尊重强者是他们的哲学,在这一刻,杨德有点明悟。人们都有各自的生存观念,强求是强求不来的,关键是自身是不是正、是不是强。
燕京是辽国最大的都城,其中建有宏伟的宫殿,杨德此时正坐在德胜殿的皇座上。这个座位除了前一阵耶律淳坐过外一直是辽皇才能坐的,可现在杨德就是坐在上面。
一方面是杨德比较好奇,很想体验一下这种高高在上、君临天下的味道。东京的殿堂被毁了,后来也一直没有再建,中京也有殿堂,但那时战事紧张,并且也没人来捧他,所以他没机会去体验一下。
而现在燕京有大把的原辽官员来捧他,再加一起过来的政务院班子,因此杨德就迫不及待的要上去过一把瘾。对这一点,别人是不能了解的。
另一方面,杨德却是要镇慑一下燕京的那些官僚,表明一个自己的态度,他不是皇,但胜似皇;这里不再属于辽皇,而是华盟国的地盘,而华盟也已有争天下的雄心。
而下面的人虽不知道杨德前面一个小心思,但对后一个意思却是心知肚明。华盟国已占了辽国东南西北中五京,虽然在国土面积上没有仍在天祚帝手中的大,但实际上辽国的七八成人口都在这些地方,辽国可以说是已被华盟取而代之。
他们虽然不知道高丽也成了华盟的领土,但他们内心已是认可杨德有称皇的资格。金国都能在白山黑水中称帝,这华盟王要称帝也未尝不可。
虽然他们中有的人也在哀叹辽国的没落、鄙视杨德迫不及待的去坐皇位,但也没人敢出来说反对。
而且此时他们还有点尴尬,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上去山呼万岁。去喊千岁是肯定不太好的,人家都已坐上了皇位你还喊千岁,这不是变相的不承认人家吗?但要去喊万岁,可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人家都还没正式称帝呢,或者先上去给他也来给皇袍加身?他是不是就在等这个?
燕地官员们有点举棋不定,没心理准备啊!再说这种事也不能由他们这些身份还没着落的人来进行啊,这要辽东王潜邸官属们操持才对。
正在他们为难只时,华盟政务院的人倒明悟了一点。他们常和杨德接触,也算是了解杨德的性子。这是个异类分子,平时根本不在乎王啊皇的,也从没上过什么朝,和他们商讨政务也只是在长条桌上排排坐名为开会。现在看他的表现明显是在体验什么,体验当皇帝的感觉?
王蒙等人不禁有点好笑,如果没有燕京的人在,或者以前就有所准备,他们倒不介意让他过过瘾。毕竟这华盟发展的势头是越发迅猛,他们也水涨船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尚书、宰相。而且这一切都是杨德在策划的,他们只要去接收整治就可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