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你们都在干什么?让你们专心整顿地方秩序,快速宣传和实行新的政策,可你们在干什么?你们不知道那些世家大族正在借拥立而造势争夺话语权吗?”
杨德对官员们放下政务来上表劝进是大为光火。
“可殿下你也该称帝了。”
“称什么帝?是不是有了皇帝,百姓就都有饭吃了?”
“可百姓愚昧,正巴望着殿下登基称帝。”官员们也有点委屈,这百姓刚有了点希望就渴望着华盟有个皇帝来罩着他们,于是一下就被世家大族的言论吸引过去。
可后世来的杨德却十分清楚这种掌握话语权的力量。燕地的百姓还没受到华盟思想的影响,他们现在并不能分辨世家大族背后的所图,一旦百姓被世家大族的言论所绑架,那今后地方上只能被世家大族所左右。
“对百姓们来说其实皇帝并没有一口饱饭来的重要,只有那些想狐假虎威、想从皇帝身上假权来压榨百姓的人才会更需要皇帝。所以你们是不该来参与,应该继续去引导百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生活。”
听到这个,那些官员对杨德是大大敬佩,看来杨德是真的一心为民,不在乎这大宝之位。那些推波助澜的人是白起劲了,他们在清醒的杨德面前根本是捞不到好处。
不过殿下为何就不愿称制啊?对这一个问题他们还是没弄清楚。
“要不殿下您还是早点称制吧。”
杨德有点无奈的看着他们,“我其实称不称皇是无所谓的,但现在一个是没必要,另外还有害,所以不称皇了。”
“像金国他人少,没有成熟的治理方案,所以他们要强调天命所归,他们要称皇称帝,可他们最后也只得到了降而复判的结果。而我们自己不讲天命,也不是依靠天命来降服其他人,我们是稳扎稳打一块块地推过去,以改善百姓的民生来赢取民心,所以我不称帝我们的内部也一直很稳定。”
“另外,我们也不像其他国家那样让百姓们自生自养、自种自吃。我们在让百姓吃到饭的基础上,还要让他们吃肉、吃糖、吃其他好东西,还要有好衣裳穿,有好看好玩的东西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些光靠他们种点地是不行的,必然要有很多人去做工、做商等等,而作出来的东西必然是要卖掉才有钱。所以我们要考虑好市场的问题,现在宋国就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市场。对宋我们可以不和,但现在不能走上完全对立,那会使我们失去这个大市场。因此,总的来说此时我们称制就有害无益。”
现在的官员是不太可能有市场观念的,尽管他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工商流通的重要性,但他们对如何来促进工商还是蒙蒙胧胧的。
而杨德要快速发展燕地的经济,就不得不要继续和接临的宋国打好交道。杨德计划好了,他要用马来勾引宋国开放交易。
自此,华盟国出现了奇怪的两极,闲职官员还在摇旗呐喊杨德称帝,而执政官员则自顾自的做事,地方官员碰到乡民请愿,总是说:“王说了,在你们能全部吃上饱饭之前,他是不会称帝的,所以你们还是先回去按工作队员的建议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才是对王最好的报答。”
“大王万岁啊,这才是我们的大王。”醇朴的乡民都伏地三拜,以后又渐渐回到了工作队员的身边。
世家大族们很不理解,造了这么多势,杨德竟然毫不动心。这完全没道理啊,就是要做谦虚给世人看,那一般也就三次,可现在他们都第四次上表了,可杨德还是不准。而那些平民百姓却已再度只听那些工作队员的话了,他们忙碌了半天却什么好处也没捞到。
“罢了,我们碰上个傻子了,连皇帝都不想做。去把工作队员请来吧,就按他们说的搞新式种地吧,反正这样下去地也要荒了。”郁闷的他们只好不去做无用功了,先种好自己的地再说。
他们郁闷,可童公公却在雄洲心惊肉跳。
童贯在稳定好边境的局势后就一直关心着华盟的动静,他虽然前面判断华盟不太可能来进犯宋国,可毕竟只是猜测。
华盟军抓了二三十万俘虏,虽然没把他们怎么样,只是在组织成一个个建设兵团,但仍有一些人寻隙逃回了宋国。这些人逃回的同时也把在燕地听来的情况告诉了童贯。
“华盟要称制?”听到这个,童贯是差点就逃了回去。
以前他只是想杨德是赵佶的女婿,在他心目中杨德总是矮了一辈,一般是不可能来主动进犯宋国的。他就从没想过华盟也称制的事情,现在突然听到这个那还不被吓得惊慌失措。
他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这里的关键,一旦杨德也称帝,那华盟和宋国的翁婿情分绝对会消失跆尽,这战事也就不可避免。
而一旦开战,处在前线的他绝对是没好果子吃。
可刚表了功,现在就逃回去,那他童公公现在就要没好果子吃。于是他只好先硬着头皮在这顶着,所幸华盟也丝毫没有要动武的迹象。
渐渐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华盟王没同意称帝,童贯就松了口气。可紧接着又传来燕地所有的士绅请求称制,声势浩大,童贯就又把一颗心吊了起来。
就这样反反复复直把童贯折磨得要死要活。到最后他确定华盟是不会称制后,他已瘦了至少十斤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