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八日,宋国雄州界内,三十多万的宋军正在徐徐向白沟河前进。
宋军动了,一接到燕地军队保护而来的来使后他们就动了,没作任何的耽搁,路上也走得还比较快。只是他们为了不引起华盟的注意,集结的位置有点靠后,是故现在才走到雄州境内。
确实,现在是去接收燕地,并不是要去攻打燕地,他们不应有任何的理由来拖延。特别是对这次的主持王安中来说,这可是完完全全的摘桃子。在前他早就在翘首以待了,内心是恨不得能直接飞过去。
宋国这次取燕的班子都换了新人,原来童贯的那套班子被取代了。
宋军在二年多前的那次大败虽然最后没多少人被处理,但这一次的功劳却是也绝不可能再落到他们身上。
当然,童贯由于操作得当倒不像蔡攸那样倒霉,他并没有得到多少非议,若是争取一把,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童公公现在建功立名的心有点淡了,不想再去和别人争功,所以他主动请缨回西北去主持抗夏。
其实他是在华盟那边看不到有什么能建功的机会,他始终认为在华盟身上讨不到便宜,但他不明说,他还很大度的推荐了和他不怎么对路的另一位能领军的公公谭稹。谭稹是梁师成梁公公、太宰王黼那条线上的人,那条线上的人可没少说他童公公的坏话,谭稹在和他一起平方腊时也没少和他争功。
童公公的高风亮节倒是让人佩服了一把,不过这次情况有点特殊,燕地本身是不用出兵的,出兵是为了去守边,而且燕地的人也不是来降而是“向化、归服”,弄个公公过去并不太适合。
于是这个机会就落在了原尚书右丞王安中身上,谭稹则被加为河东路宣抚使,坐镇太原,以防大同方向的华盟军。
王安中也是王黼那条线上的人,他被加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东河北西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燕地还没真正拿到,官却已先知上了。不过被杨德抢注了的“燕山府”名,他们倒没变,还是称燕山府。
不过王安中是标准的文臣,不像童贯、谭稹那样能“知军”,宋廷有了蔡攸的前车之鉴,对那三十万的大军有点不放心,可派童贯、谭稹这样的人去又谁正谁副不好办,最后他们又给王安中配备了一员老将,种师道。任命种师道为保静军节度使、河北燕山府路制置使,负责指挥三十万的大军的军事行动。
种师道是也算是宋国的名将了,种家军在西北也是打出过名声的。他在宣和四年的初次伐燕中也曾领过一路兵马,不过那次出师不利,被萧干、耶律大石杀得大败而逃,最后只能“退保雄州”。后来他就在童贯、蔡攸的第二次组军中就失去了位置。
不过有失就有得,真因为那次他不在,所以没被牵连到,这次也就有了机会。不过像他这种成名老将还能得到这个机会,其实更多的原因是这次军队的作用更多的是去守边。在取燕上他们本身的功劳并不大,那是文臣的功劳。
另外,宋军的先锋军统领却是郭药师,这位前辽国的“怨军”、“常胜军”统领投靠宋国后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是为武泰军节度使(还是他原来“常胜军”的人马)。
郭药师在投靠宋国的献礼战中由于宋军的不配合而没能成功,是大败而回,因此他也沉寂了一阵,后来更是在小蔡相公面前受到了轻视。
不过这个流民军出身却能一步步爬上来的人也绝对不是简单人物,他最后还是在宋国内站住了脚,并一步步的在往上爬。这次也同样获得了一个领军的机会。
郭药师对燕地是很熟,但他对华盟军却并不熟,而且他的“常胜军”在燕地的民声很差,按说这次不用在燕地开战的行动并不一定需要用他。
其实这其中又有一些弯弯绕绕。
燕地的人在怕宋国的接收大员过来胡作非为,宋国的人却也在怕燕地不平稳或被燕地的人架空。那怎么办呢?于是名声很差的“常胜军”就入了他们的眼,“常胜军”以前在燕地时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虽为百姓所不齿,但反过来讲这却又是一个对燕人的震慑力量。有了这个砍人不手软的强人在,试问燕地还有谁敢不服?
所以说这次郭药师必须得来,而且非但要来,他的“常胜军”还被内定为燕地的驻军。
闲话少说,我们再回到宋军的行动上来。
由于取燕心切,宋军这次干脆所有大军一起走了,没了所谓的先锋军和中军后军,除了少量前面开路搭桥的,其他前路军后路军混在了一起。
老成的种师道倒是委婉的提了提反对这样的做法,不过他被王安中驳回了。
“我知道大军需要排兵布阵,可现在我们并不是要去打战,燕地并不需要去攻打,我们只要快点过去就行了。等你们过了燕地去长城一线布防,那你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我不来管,但现在你应该是怎么走得快就怎么来。”
种师道这种老炼的老行武当然知道不能随随便便的得罪文官,外加想想现在也确实没什么危险,于是就任由王安中催促大军乱哄哄的往前赶。
其实这次宋军得益于华盟的马市其中还是有一万多近两万的骑军,王安中完全可以和他们先去燕山府。而且王安中也不是没这么想过,但他最终还是没这样做。
问题就出在燕地的人把情况说得太紧急了点,好象华盟军马上就要过来了一样,因此王安中就生起了心,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上,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和大军一起走最安全、最保险。
但也正是他这种既急着想去又怕危险的心态使他一个劲的催促大军快走。
五月中的天气已比较热了,这天又碰上个无风无云,普通人在太阳底下行走也要被热得够呛,何况是这些身穿盔甲手持刀枪的军士,所以行军队伍是走着走着就变慢了。这下,和军队一起走坐在车内的王安中又不满了。燕地来人说得很清楚,时间已被耽搁了,华盟军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过来,以这样的速度怎么能行呢?
“怎么是越走越慢了?快,叫他们加快速度。”
“王大人,你看这天气,士卒们确实是不能再快了。”种师道有点无奈的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