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并没有在爪哇多呆,中南各国不是一时能解决的,杨德也不想来快速解决,目前还没这个必要。
对中南各国不是掠夺和殖民而是要彻底占领,这打几个胜仗和占领一些城池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们退入山林后里面有的是各种土人来为他们提供人员,以后同样会麻烦不断。而且他们还可能会得到宋国的支持。杨德之前把这块地放在后面是想先解决宋国取得中央王朝的正朔后再来进行,这样他们的的劲头就要小点,人员也会出现分化。
而现在既然已起了头,那就先稳固好已有的地盘,然后再慢慢推进。硬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快速进行就有点得不偿失,因为地跑不了,地上的资源早得晚得也是一样的。
而事实上着急的是中南各国,他们一直在损失,主动来骚扰的情况已很少,已多次要求谈和了。但谈和华盟是不干的,终究要吞了他们就没必要落下口实,一句话要么放下武器交出军队成为华盟的地方总督(名誉),要么继续战斗。
杨德给杨小山和李铁牛的指令是肃清侵入三岛的军队,然后按部就班培养一批土人投入一批,跟他们耗着,土人在东部群岛却还有不少耗得起。另外杨德还放着一个人力资源充沛的地方没动呢,那是杨德计划中的荒地开发主力,就是倭人。倭人也该要他们做贡献的时候了。
杨德一到爪哇椰城就知道爪哇因准备充分而没被侵入是怎么回事,杨小山原来就留有较大比例的兵力在保护着王妃王子女王们。不过这也算是错有错着,在没估计到中南各国的疯狂举动的情况下,爪哇也因此而没受到什么损失,这块开发和教化都走在前面的地方没被影响到进程。因此杨德也就不批不赞了。
“小翠、金莲你们受惊了。”杨德没理会正带着希冀目光看着自己的杨国庆。
“没事,夫君,椰城这边安全着呢,没受到袭击。”小翠欢喜的说道。
潘金莲心说这个傻妞还是这么白,就补充说道,“这边有国庆和小女王坐镇,他们没能上岛。”
“没事就好。”杨德点点头,然后又对小女王说道:“宝华你过几天也和我们一起走吧,这边就让将士们放开手脚去干。”
杨小山摸了摸鼻子,心说杨德还是在责怪自己没用好兵力,也后悔没听阎先生的,让杨国庆到马来岛上前线去坐镇。不过这哪敢啊,对方可是有几十万军队,万一有什么损伤那就万死莫辞了。而且若真是去了,也必定是重兵防护,那在对方疯狂四击时这爪哇也不会这么太平,那后果就更要是吃力不讨好。
作为杨家人他们对杨德将来立谁是接班人是没太大意见的,不过在感情上却是偏向于同为杨家老院出来的小翠,何况杨国庆还是杨德的大儿子。而杨德一直没立什么世子,外加一个个小王子在不断出生,他们嘴上不说内心却是焦急的,阎先生提议要给杨国庆造造势也得到了杨小山等人的支持。不过现在看是做了白用功,杨德没批评已是万幸了。
等杨德最终回到旅顺的时候,已是黄帝华历3824年的三月份。
杨德的离开时并没有广而告之,但回来的时候华盟日报却作了报道。
街坊小民看后无不惊讶,一国之主竟然出去了一年多。几万里之外的战争他们知道一点,但国君是亲自出马却是现在才知道。
几万里之外啊!国君竟然能放心,而国内也竟然毫无异样,尤其是热热闹闹的四年一次选官也照常是完成了。虽然这四年算是小举,八年才是大更换的大举,可国君没在家却是不可思议了。
不过那些官员却是毫不奇怪的,只是想想有点郁闷罢了,自己不用看王令做事那王在不在家却是没有什么关系,但同样,自己辛辛苦苦的奔波王在家不在家也都不会来关心,更不要说能凭此得到赏识了。最郁闷的是王不在家自己还无法偷懒。
另外就是有一点,只要深研过华盟政体运作的人都知道,谁要想趁王不在家搞点什么是很难的,没多少可运作的可能,官员之间没什么利害联结能搞出多大的声势?
不管他们在这方面怎么想,但华盟日报更注重报道的是战争的结果。灭了两个坏蛋国,一是注辇国(侵犯姻亲三佛齐和无端阻碍华盟商业),二是波罗国(挑动中南国和华盟作对)。战果是得了一块飞地,叫山南道,地方不算很大,但也纵横上千里,有山有水有平原,河道纵横密布,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渔业;另外那边国家无数虽然不是华盟的属国却胜似属国,他们都对华盟商人有免税条款,也有俱保华盟国民产业财产的协约等等。
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宣传,商报上描绘了各种发财前景,这次是不再注重介绍那边的商业需求,而是注重那边的各种资源和产出和去开办种植产业的建议和注意事项。而王室银号也推出专项贷款,对愿意去山南道安家的人更有免息贷款和行程免费、政府补贴的优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