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河东太原知府张孝纯,河北中山知府詹度首先向华盟提请要求华盟派兵过来。
他们没办法了,这河东、河北之地本不设军,是没有朝廷军队的,这次他们本地是没有军队作乱,但其它地方的作乱军队却在过来。这就要命了,乱军是如入无人之境,以至于他们在纵兵虏掠之机还能一路慢悠悠的置酒高会,纵情欢乐,如同进了天堂。
可现在朝廷军指望不上了,不论朝廷还有没有军队,就算是有,这也是形同匪军的军队也不能让他们进这太平之地啊。想想京兆府那些被愤怒百姓剁了脑袋的地方官,与其等着被动就不如早点请华盟军队来吧。再说以现在的局势,这宋国怕是不保,赵家天下怕是已无能再续,自己先主动向华盟请兵也算是向华盟卖个好,向地方民众卖个好。
是的,本来华盟军以这种方式进来是仍旧可以高高举着正义的大旗,不过现在有了那些乱中打华盟旗帜招摇的前事,却是已大打折扣。
不过杨德现在关心和焦急的却已不是此事,他是真正在担心宋国其它地方被弄得支离破碎、民生凋零。心急的宋廷并没有因自己的力量不够而停止讨罚叛军;叛军与叛军之间也在争抢地盘;以为来了机会的野心家趁势而起划地而治。无供应的叛军要抢;被捣乱了供应系统的朝廷军要伸手;野心家起兵要征粮,乱,太乱了,这可是还在冬天啊,哪怕是乱军不杀人,光抢掠和战火波及就可使无数人冻死饿死。而且也正是因为是冬天,也影响到了华盟军队的进拔速度。
华盟军队不是没有准备,正因为杨德吃不准宋廷那些楞头会搞出什么事来,因此不少军队是早就计划的集中到了一些便于快速反应的地方,军用物资更是早就囤积在边境之地,何况地方上还有预备役士兵,可这冬天雪地的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速度。而在南方,通信是不成问题,电报线路已铺设到台岛,其它地方有信鸽等传送,但船却不像战马能在那儿等着,得有个组织过程。
因此,一份措词非常严厉的公告被各地印刷厂迅速印出首先送进了宋国各地。
鉴于宋国国内严峻的形势,华盟不能坐视不理,华盟将派军平复动荡,但在此之前,任何势力、任何军队,包括朝廷军,自公告到达之日起,谁也不准再动,更不得祸害百姓。公告之前之事,华盟军会有个公正处理,但公告之后,再有相互攻击、再有祸害百姓,华盟军誓将使其寸草不留。此中各地军队不论是谁,若有缺粮的也可和当地商会联系,之后华盟都会认帐,但绝对不得再向百姓伸手。
华盟奉劝宋廷,不要再做无用功,自身军队不正别再用战火祸害百姓,否则华盟军将一视同仁首先歼灭;华盟也奉劝那些自立或想投靠华盟的地方势力,华盟只看民心,若有人是借机谋私利害到百姓的华盟将会毫不留情;华盟也奉劝那些自立为王的和为盗为寇的,这将是你们改过和选择做人还是做鬼的最后一次机会。
最后华盟也呼吁各地民众在华盟军来到前尽力结保自卫,呼吁各地商会大族放粮救济民众和主动给缺粮的军队供粮,之后华盟都会补偿。
当乱军不能被快速围剿,其后果是很可怕的,因为它能如滚雪球一样不断的膨胀,抢民、掠民,被抢得一无所有的百姓只能跟着他们继续往下抢,此时是是非非、伦理道德对他们来说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活下去。所以必需得让他们停下来,朝廷军那无用的围剿行动要停下来,各蠢蠢欲动的势力要停下来,乱军兵员的来源要切断,这就是华盟公告的本意。
一则公告天下惊,有人欢喜、有人惊疑、也有人破口大骂或不以为意。但至少大部分茫然不知所措的人有了主心骨。此时宋廷是没这个能量也没这个底气来指导民众,他们甚至是极力反对地方自保式的自治,地方有人有兵就想抽调走,这样反是顾前失后一团糟。而华盟的公告很明确,有力量先自保,其它交由华盟军来处理。
华盟并没有对宋人的猜疑做任何分辩,此时已不是时候,尽力尽快减小民损才是最主要的,华盟的所有出发点都围绕于此,所以是甚至号召给缺粮的叛军也筹集粮草以减少他们继续为恶的因由。至于宋人的评说就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他们去,所以哪怕宋廷再骂、再反对,华盟紧急调集的预备军队就先进入了宋国。
河东、河北、山东以及西北,作为已被华盟认可的西北军先一步跨出,进入京西路。西北军尽管底子也不太好,但在一切为了民众的主题下他们俨然是一支民众的军队与民无犯,这是忠君主题的军队所无法比的。
华盟的公告还是有一定作用,有人不敢动了,或者想观望一下,而先进入的华盟军也有了个筛选目标的方便,放过不动的军队重点集中进攻不听劝的军队。
为祸不浅的李成军原是想进太原,现在被惊不敢进了,但他没有就地不动,而是要往回逃。可逃也不行,华盟军决不容许这样的军队再流动,他的三万军队首先成了华盟军的试刀石和血淋淋的范例,全灭,果真是寸草不生。被五万华盟先头马军追上并围了的他们再后悔也没用,他们一个个倒在了硝烟之中。
京东西路孔彥舟本把脚伸向了河北,一看形势不妙却又向宋廷输诚又成了朝廷军。既是朝廷军又得来朝廷指令就想进入大名府布防华盟军,结果就被河北和山东过来的六万华盟军逮给正着,在大名府外被歼灭,吓得大名府内原来的朝廷军不敢再动分毫。朝廷军的旗帜果然也没用,不动没事,谁动谁死。
且不说孔彥舟这个无赖出身的人和其军队罪恶累累,杨德却已不允许朝廷所属军队再聚集。各地军队的分散就地驻扎是对华盟军最有利的,因此下达的命令也是有动兵就歼灭的铁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