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雅利安人势力扩张到恒河流域,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不断的融合。同时,在这一时期,铁器在次大陆广泛使用。
大面积的森林和沼泽被开垦,农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雅利安人此时已经开始使用重犁,并按节令来种植作物。
除了麦、豆外,水稻、棉花也开始被种植。手工业在此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大批专业的工作部门和职业。
随着战争的扩大和频繁,以及经济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也开始发生分化,一些部落开始过渡为国家,“罗阇”变为世袭君主。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如恒河上游的居楼国和般陀罗在前9世纪-8世纪就过渡到了国家,而更多地区则是在前7世纪以后才完成过渡。
而这个世界的时间点大概就是前7世纪中后这个时期。
公元前6至4世纪是次大陆的列国时代。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当公元前6世纪初,次大陆北部有十六大国。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列国为摩揭陀所统一。又因为佛教产生于此时,故在史学上亦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十六大国分别是:最东边且最大的摩揭陀,在它西北和西南的跋祇和鸯伽,在波罗奈北面和南面的末罗和迦尸,在乔赏弥的乔萨罗,其西边的苏罗婆和跋沙,跋沙西边的车底,车底南面靠近马西斯马提的阿般提,阿般提东南的阿湿波,苏罗婆西边的摩差,摩差北面的俱卢,俱卢东面的般遮罗,靠近坎大哈的健驮罗和甘蒲阁。
……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李飞是个无家可归的人,这一世的父母毕竟是个低种姓,在一场战争之中被高种姓征召去参加战斗,然后早早地就死在了战争之中。
而高种姓对于低种姓的死如同看蝼蚁的死亡一样,对于低种姓死了也就死了,不管立不立功,战场能杀几个人头都不会有任何功劳。
而在战场之中低种姓更不会有那种杀人头目得赏赐多少,因为对于低种姓的歧视远远大于战争的胜负。
而在军队之中低种姓都是炮灰,而高种姓刹帝利都是军官。
即便杀的高种姓是敌方军官那也是不得了的事情,现在就敢借机战争谋害高种姓,以后低种姓想干什么,它们都不敢想了。
据说列国时代的舍夷国,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母国,在列国时代之中被灭的借口竟然就是舍夷国用低种姓污辱了某一个国家而被灭。
据说舍夷国的一位长老将一个低种姓女奴所生的孩子嫁到敌国高层那里,被发现之后那个国家震怒于是出兵灭了佛祖释迦牟尼的母国。
据说那个时候佛祖释迦牟尼仍然在世,而面对母国的被灭,那时候有巨大声望的释迦牟尼竟然选择了坐视不理。
在《増一阿含经》中有关此事的篇幅长出三倍,提供了诸多深具意味的细节。其一是结怨的因缘:释迦族欺骗波斯匿王在前,以婢女之女为公主嫁波斯匿王生琉璃王——这里还给出了琉璃王之名的具体解释,琉璃实为流离,因为释迦族在是否与波斯匿王通婚一事上持见不一,众说流离。
流离王幼时于舍夷国学射,遭到了释迦族的身份侮辱,乃种此因;其二是释迦牟尼在这里表现出了更多的人性纠结:流离王三次举兵伐舍夷均被释迦牟尼劝回,灭国之时,他头痛三日(举凡经卷浩繁,佛受因果者三,此其一)。这里的三劝与头痛三日,正是佛由凡入圣时内心所经历的狂暴波澜的外在表现。
除此之外,《増一阿含经》补充的细节还包括佛对五百释迦女的解释与补偿,以及七日之后,流离王与灭国之军为大水所袭而亡。这些同样是佛身上最后的人性闪现。只不过在这里,人性已经与因缘论浑然一体,成为佛的教化工具。
由此可见,佛祖在他可以保佑国家的情况下都选择坐视不理,那些拜他而想让他保佑自己平安的人,难道比佛祖自己的母国更加重要吗?
言归正传,尽管李飞此时算是个游民了,但是他也真不至于饿死,因为这个世界物产丰富,在路边上时不时能见到许多的水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