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交替,风雪交加,秋去冬来,万物回春,时光如逝,转眼间五年过去……
在这五年间,据说中原发生了很多大事,后唐大将郭从谦为报叔父郭崇韬冤死之仇,于兴教门发动叛变,庄宗被乱箭射中,卒。
同年,庄宗之弟李嗣源率军回京,自称监国,继承大统,是为明宗,于次年将郭从谦一氏满门抄斩,手握军政大权,将后唐推上了巅峰。
大理,段府书房内,一个八岁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本兵书,喃喃自语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
“小王爷,老爷让您来会客厅一趟,说是有要事找您。”正当梁荣读得起兴时,从外传来一道沙哑的声音。
梁荣:“知道了,我收拾一下兵书,马上过来,正伯你先过去吧!”
“好嘞!小王爷可要快点,不要让老爷等急了。”只见门外的那道黑影,转身离开了段府书房,应该是去会客厅了。
梁荣收拾兵法时,暗想道:“今日恐怕要发生什么大事,一般我熟读兵法之时,义父都不会派人来打搅我,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会客厅外,梁荣在门外停了下来,向屋内看去,但见段王爷坐在主客椅上,左右各站着五人,左边五人还好,梁荣都认识。
第一人乃段王爷的长子段思聪,年龄与梁荣相仿,太约有十二岁不止,相貌与段思良有几分相似,英俊霸气,气宇不凡。
第二人便是正伯,姓名却是不知,正伯这个称呼还是随着段王爷叫的,他看上去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第三人门客周仲,年龄三十岁有余,准确的说就是门客的头头,他在江湖中还有一个称号“一字绝”,武功不容小觑。
第四人正是梁荣的启蒙老师吴颂,龄年过半甲,据说他是洛阳人,至于为何处在大理,我们不得而知。
第五人崇圣寺高僧无欲,年龄不得而知,只知他胡须白而不长,近几年来,与段思良交住甚密。
右五人梁荣竟全不认识,正当他沉思之时,一道威严的声音传来:“荣儿你来了,速速前来拜见你的五位师傅。”
“五位师傅?”梁荣一脸疑惑,
段思良笑了笑,将当年的事情说了出来,但并未告诉梁荣他是后梁遗孤。
梁荣虽然很久以前就听他义父说过,当年自己的恩公上官洪,九死一生将他救回中土,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来到了大理,将自己托付给了段王爷。
对于上官洪的话,梁荣是万万不敢不从的,因为没有上官洪当年舍命相救,何来现在的他。
梁荣顺眼看去,右边共是三男两女,其中一个男已年过半百,剩下四人年龄都在三十岁至三十五岁左右。
还不等他缓过神来,段王爷就依依介绍了起来,你的这五位师傅,在江湖中可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几人在年经时都曾得到古老的真传。
“古老是何人?”梁荣一不小心就问了出来。
年龄最大的那名男子说道:“古老武功盖世,江湖中无人能敌,我五人也都是在年经的时候受得古老指点,方才练成如今的神功,才使武林中人称我们为“古门五华”。
段王爷点了点头,不错,如果古老还活着,如今恐怕已有一百三十岁的高龄。
方才说话这人便是你的大师父雨化龙,欲想化龙,必得御龙。
右边第二位乃是你的二师傅常嵩,梁荣但见这男子,一身青袍加身,面貌清秀,常见却如嵩山之巅。
这是你三师傅菁静,此女子穿着灰白色长衫,只道不是人间俗物,面如白雪,看上去十分不易与人交流,到也是应了这名字,喜欢清静。
四师傅昇巠禀,穿着朴素,但体格建壮,与中原、契丹人大有不同,无论放在古代还是现代,应该没有谁愿意去招惹他,当然除了神经病。
五师傅雪研葇,虽然龄到三十,但相貌却跟二十岁的小姑娘一样,给人一种容颜不老的感觉。
梁荣依依硊下行拜师礼,雨化龙点头回应,算是应许了,其余四人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使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硊拜到三师傅菁静时,她说了一句令众人意外的话:“小兄弟完全不必如此,我们只负责教你武功,不必行拜师之礼。”
除了雨化龙外,其余三人纷纷表示同意,我们只负责教你武功,不必行拜师之礼。
梁荣可不管这些,先拜了再说,拜完后,雨化龙瞪了四人一眼,四人眼神有些躲闪,有些羞愧的低下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