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当天,家里所有人都要早起,母亲、公公和幺姑负责张罗年饭。父亲和我就在柱子上挂好灯笼,提着长凳又至堂屋大门贴上对联,联上金粉大字笔走龙蛇,左贴“春光明媚添暖意”,右贴“爆竹红火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完罢,提着刀头肉,背上鞭炮火纸钱,就要去拜坟祭祖。
农村人祭祖有所讲究!先点纸烧钱放鞭炮,后作揖鞠躬祈福愿;纸钱火光不灭,子孙刀头不取。祈愿的过程中更要心怀至诚,先祝祖公老子吃好喝好,再说四季兴旺一家平安。然而我是不会说这些话的。
一旁的父亲就拿起打火机点了那纸和钱,右手掐着一角摆动起来让那一合纸散得更开,火烧得更旺,后再添一合,低声轻叙:
“爷爷婆婆,今天是大年三十哈!我带到建儿跟你们来拜年了哈,你们要保佑我们一家平安、发大财哈!明年给你们多烧点纸钱哈。”
罢了,他端正立于坟前,端正地作揖鞠躬。
火苗散尽,纸化做灰剩下阴阴火星。不知是热浪还是轻风,又将那灰扬得老高。父亲的头随着那灰飘的方向慢慢上仰,脖颈处喉结蠕动一下说到:
“你看嘛!他们多喜欢哇。”
石骡邻里三五,往往坟里这家公婆是那家叔爷,这家老太是那家祖祖……一来二去就都沾点亲。所以我们拜坟,人家也在拜坟。霎时碰到一路,就要说恭喜恭喜、新年发财!
祭祖后,家里再忙活一阵,就准备吃年饭了。我在灶屋和堂屋间来回奔走,四四方方的桌子在这一天迎来一年最丰盛的时刻。但菜齐人不齐是不能动筷子的,父亲要在神龛(kn)前完成最后的仪式。五口之家多摆三双碗筷,意指邀祖宗共享团圆。罢了,一家人才在欢笑声中动筷动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