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惠若水的提议,生产子弹这件事从始至终就不能停,不管有没有战斗的可能性,弹药都是越多越好。至于为什么?因为八千条枪也是不够的,未来的队伍有可能是三万人甚至更多,而且必须人手一枪。
惠若水还说了,很长时间以内,来复枪都不会过时,而且可以在来复枪上增加连发机关,这个黄胤已经在准备了。
等有了可以连发的来复枪,子弹的浪费就会加剧,到那时,北凉这块地方的物资产出就无法支撑产量了,他说工业的发展是与国力水平齐头并进的,如果要走这条路,扩张就是必须的。
惠若水建议苏世钧,大秦国是一个目前还惹不起的帝国,如果对方北伐,可以示弱,甚至可以商谈出让黑黄金的开采权,但北凉必须要分成。
同时,惠若水建议的扩张方向是向西,青州府以西还有很多大秦国看不上的地区,暂时可以作为北凉扩张的方向和目标。
惠若水指出,以目前的战斗规模来看,军队数量是贵精不贵多,精兵良将远比一窝蜂的草包队伍更有杀伤力,同时还能降低消耗,但需要注意的是后备役部队必须能跟得上消耗。
例如八千条枪的军队规模,大约七千人能够完全投入战斗,剩余的需要进行护卫、侦查、押送物资等,此外约一千人的非战斗后勤补给队伍。
书中还说,随着战斗规模的扩大,仅枪支是不能满足战斗需求的,还需要重型机枪、轻型移动火炮这样杀伤力更大的武器用来威慑敌军,否则很难阻断、阻击大规模军队发起突击。就算面对没有火器的传统军队,也很难对付骑兵队伍的冲锋。
惠若水的语言深入浅出,尽量贴合了苏世钧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水平,毕竟他知道苏世钧才是最终做出决策的那个人。
他几乎将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都阐述了一边,并给出建议,这让苏世钧在战略制定上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苏雨蛰很难定义惠若水这样的人,他看上去并不像黄胤那种麻木,但他几乎不会谈到生灵涂炭之类的,他也没有使用过任何残忍冷血的词汇,而只是异常冷静地描述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的字里行间没有悲天悯人,也没有残酷冷血。
后来苏雨蛰为此找惠若水谈了一次自己阅读的感受,惠若水只告诉他两个字,这就是——政治。
整个冬天,黑衣卫都在训练,而且已经初见成效,苏雨蛰从他们脸上能看出更多的自信和冷静,和一往无前。
在训练过程中,两位将军提拔了两个人作为黑衣卫的营长和副营长,一个叫陆充,一个叫陶肃,陆充为营长,陶肃为副营长。
惠若水帮忙制定了黑衣卫的纪律条款、接头暗号、指挥手势等,并由黄胤设计了一整套黑衣卫的装备,包括短枪、来复枪、复合弓、攀岩绳索、多功能军刀等等,以应对各种场景,黄胤还主动开始研发望远镜,不过镜片生产这件事任重而道远。
苏世钧派出十八支三人队,前往南方大秦国十八个省份,专挑冒尖的技术骨干进行击杀,一击即走,绝不留恋,哪里有人搞工业就去哪里,哪里有人搞火器就去哪里。
此外,被派到崔北省的队伍还有一个秘密任务,那就是把殷炫和栾卫忠提前召回。
惠若水并没有阻止苏世钧创建黑衣卫,也没有阻止苏世钧安排刺杀任务,他只是极其冷静地在文章中指出,应避免大秦国因为技术骨干被大量刺杀后或许会更加偏向鹰派的可能性,并建议苏世钧为摆脱嫌疑,应率先向大秦国皇帝遣使以示臣服。
开出的条件就是之前提到的,用黑黄金的开采权交换帝国的友谊,而想要争取的条件就是请求帝国制止崔北省的北伐。
由于路途遥远,惠若水建议使臣尽快出发,争取在冰雪融化之前达到上述目的。
…………
渭源城,崔北省的首府。
西河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每天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在一家酒肆里,殷炫身穿店小二装束,对客人点头哈腰,更是不时叫出一些顾客的姓氏,熟络已极。
一位体型壮硕的客人独自吃完酒菜,起身离开前将几枚赏钱拍在殷炫掌心,然后转身离去。
深夜时分,清风吹拂,白天热闹非凡的街道上已无行人,一个全身黑衣的身影钻进一条巷弄中,猫着腰疾行。
这身影来到一间瓦房前,四下里查看一番确定无人跟随,这才推门而入。
“殷兄弟,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响了起来。
“栾大哥,你的伤怎么样?”
“没事了,还好距离远,只有几枚铁砂嵌进肩膀里,我已经取出来了。”
“嗯,那就好。没想到,仅这崔北省就有如此之多的奇怪事,不出来瞧瞧,还真无法相信啊。”
壮硕男人就是栾卫忠,之前的一次刺杀任务虽然顺利完成,但也让他受了伤,因此两人有半个月没有行动了。
“殷兄弟,那什么肥皂,洗衣裳、洗手真是很干净,这样的东西我们北凉要有就好了,唉,我们那儿,人还是太少啊,就没有这样的人才。”
“何止肥皂,那些牙刷、洗头水,哪一样不是好东西?还有啊,那些富商,搞的那个什么……彩票,买的人那叫一个多,那得赚多少银子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