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距离临海市不算太远,但坐火车也得需要六个多小时。
早上七点,李博文早早赶上了火车。
左手拎着行李箱,右肩背着公文包,手里还提着在临海买的海鲜。
这可是他一大早,赶着去早市,买的新鲜海鲜,放在保鲜盒里。
快车说是快车,但也没有高铁快,但是价钱不一样啊!
快车来回一百块钱,高铁来回四百多,四倍的价格,反正就是多花点时间嘛!钱该省还是要省的。
车上的行人很多,过道的地方都站满了人,这让李博文坐下了,就动弹不得,连去厕所都十分艰难。
在下午一点多的时候,在山城站下了火车,又得花一个小时坐客车前往小县城,到了县城,再打个蹦蹦车,花个五块钱才到了李博文家——刘村。
刘村全村不到五百人,刘姓是占多数,全村的主要收入就是农业收入,还有就是外出打工。
刘村原来还有个小学,李博文就是在那上的小学,后来废除了,具体原因不知道。
李博文那届学生上大学的有两个,都是普通二本,他念的是机械,那个人念的是土木工程。
毕竟都是一个村子的,有点消息,根本瞒不住。
李博文站在村口,看着村口第一家,就是他的家了。
他的父亲是外来户,母亲姓刘,是刘村人,所以在整个刘村里,有很多亲戚。
说起这些亲戚。
唉!
真是一言难尽啊!
推开房门,看看院里是空的,屋里也没人。
李博文回到了西厢房——自己的屋,把行李箱,公文包都放下,海鲜也都拿到了厨房。
看看时间,下午三点多,来到东厢房的主屋,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好节目。
在快四点的时候,只见院子的大门开了,一辆盛满玉米的拖拉机进到院里,把这些玉米都卸到了一旁,紧接着又开走了。
李博文明白了,原来家里人都在收玉米,刚才开拖拉机的那个人很眼熟,但就是一直想不起来,他叫什么名字了。
全家二十亩地,种的全是玉米,看今年的收成,算是不错,一共能有个两万多斤,就看能不能卖个好价钱了。
不过,家里的这些事,父母从来没有让他管过,以前是他在上学,父母让他安心读书,不要管,现在是他想要管管,却不知道怎么管了。
到了下午五点多,终于看见父母回来了。
父亲李大成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表达,母亲则是相反,有什么话说什么话,从不藏着掖着。
“儿子,我可想死你了,吃饭了吗?”
“还没有。”
“那我马上做。”
母亲还是原来那样,见面先是抱住了他,随后就是关心他吃没吃,毕竟在父母眼里,吃饭是头等大事。
“爸。”
“嗯!刚下车吗?”
“嗯!”
简单几句,父子的谈话就结束了。
“妈,我还带回来点海鲜,晚上做海鲜吧!”
“乱花钱,这海鲜不便宜吧!”
“临海是靠海城市,海鲜不贵,花不了几个钱。况且,我这个月工资六千多,买海鲜还是买的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