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幼的时候,青黎郡主经常往太清殿跑,她每次都会躲在书架后面,看着皇帝伯伯和那些大臣们商议朝政。那些大人物当然知道她的存在,只不过在天启帝的默许下,所有人都当没看见那个可爱的小郡主,偶尔还会用目光逗逗她。
其实那时的小郡主活泼烂漫,跟普通人家的小女孩并无区别,宫中的人们都很喜欢她,无论是各宫的嫔妃,还是那些太监宫女,见到她总是笑眯眯的。虽然说皇宫历来都是天底下最阴暗的地方,但是小郡主却一直生活得很快乐。这或许和她的身份有关,毕竟她只是宁亲王的女儿,与宫中各方势力都不会产生纠葛,兼之她性情惹人喜爱,所以倒没有经历过那些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
后来年纪大了,不知为何她的性情竟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变化。
十四岁那年出宫,她回到了宁亲王府,再回到皇宫不过是隔着数月时间,众人忽然发现往常那个爱笑的郡主竟像变了一个人似地,虽然言语间依然客气,但那份疏远谁都看得清楚明白。再往后,青黎郡主的性情便愈发冷漠,旁人虽私下里有过各种猜测,但终究不知道是什么让当初那个小女孩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小时候她与几位皇子关系很亲密,等长大后也就流于平淡。不过那几位对她倒是疼惜依旧,无论是沉默内敛的太子,还是逐渐老辣的三皇子,又或者是堪称另类的大皇子,都对这个郡主妹妹十分关切。至于其他那几位皇子,青黎郡主幼时便不熟悉,长大了更无交集。
今时不同往日,当青黎郡主再次站到太清殿门前时,心中蓦然有些怀念,那些儿时美好的记忆,终究不是可以轻易抹除的。
走进殿内,发现殿里很安静。她知道皇帝伯伯的习惯,不喜身边有太多人服侍,一般都只留一个太监在身边伺候。
来到书房内,见天启帝正临窗读书,身边站着的大太监恭敬地立着。
“涵丫头来了?”天启帝没有转身,温和地问道。
青黎郡主走上前,从侧面看着吴国的皇帝。她发现天启帝的鬓角有了许多白发,眼角的皱纹也愈发深了,心中忽地有些难受,便上前从他手中将书拿下来,然后取代太监的位置,站在天启帝身后帮他按着肩膀。
旁边的太监倒是吓了一跳,他还从没见过有人如此大胆,即便是那几位皇子,在皇帝面前也是毕恭毕敬,温顺得和猫儿一样。
天启帝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反而闭上眼睛,似乎很享受这种服侍。
“皇帝伯伯,平时看奏章已经很辛苦,这个时候还要劳心,何不多歇息一会。”青黎郡主一边帮他按着肩膀,一边低声劝道。
天启帝微眯着眼,脑海中回忆着往事,轻叹道:“朕已经有些日子没让你按按了。”
青黎郡主听到这句话,才蓦然想起面前的皇帝也已经老了,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不怒自威的帝王,心里觉得有些淡淡的忧伤,便柔声道:“如果皇帝伯伯喜欢,以后宁涵经常来太清殿便是了。”
天启帝微笑道:“你若愿意来,朕心里自然很高兴。”
两人叙了一会话,天启帝忽然道:“你这孩子倒是挺细心的。”
青黎郡主有些纳闷,不知道皇帝这句话究竟指的是什么。
“那天朕派人去宣了旨意,没有人会再为难王家那孩子。无论何时,孟家的子弟都要谨记他人之恩情,你愿意替那个孩子求情,朕很喜欢。”
听到皇帝这句话,青黎郡主嫩白的脸颊上不禁微微泛红。
皇榜一发,她便知道王石高中状元,有时候听到王府中的丫鬟议论,她便想起彼此之间的故事。若说心中没有半点悸动,那肯定是自欺欺人。后来听丫鬟们说上京城里的大家闺秀们竟都在打听王石,她心中忽地便生出一些很不舒服的感觉。
就仿佛年幼时候,几个皇子哥哥老是觊觎她的宠物一般。
再后来形势突变,大考舞弊案一下子震动整个上京城,就连她也被莫名其妙地卷进这件事情里。
她不相信王石的状元是舞弊得来,就如当日在白塔下,她确信王石会击败那些白衣刀客一般。这种信任不知从何而来,但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心。
说来奇怪,她与王石不过是在白塔下见过一次,感觉却像认识很久一样。随着王石大考夺魁,她也从一些隐秘的渠道知道很多关于那个少年的事情。也许就是在别人的一遍遍述说中,他的形象逐渐在她心底深刻起来,直到与她所见的那个少年合二为一。
王石被关进刑部大牢后,她第一个举动便是进宫。
她只是一个清贵的郡主,没有任何可以干涉朝政的权利,但她依然执拗地找到天启帝,乞求不要让那些人在狱中折磨王石。她不懂朝争背后的隐秘,也不懂如何查案,但少女心里总知道,但凡大牢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任何人待在里面都难周全。
她只能做到这些。但是她义无反顾地做了。
而且,她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王石在白塔下救过她一次,她这是在报答少年的恩情。
于是便有了那道突然降临的圣旨,也间接打消王石直接在刑部大堂大开杀戒的打算。
只不过今日听天启帝提起此事,她心里依然有淡淡羞意。其实事后想想,她都忍不住会脸颊发烫,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哪里来的勇气。
然而,她现在要说的那件事,恐怕会令自己更加羞涩。
“皇帝伯伯,宁涵有一个请求。”既然都来到这里,她便是下定了决心,此时断没有退缩的道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