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至胸口的肌肉有些酸痛——任何人连续开弓射上二十几箭,都会有这样的反应,陈尘自然不会例外。
弦上箭是最后一枝了。
陈尘的手微微发抖,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却并没有止住箭身的晃动。
手臂脱力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二十几箭都射不中这狂奔而来的小校,自己是不是要凉了?
“有本事别跑!”
那小校虽然距离自己尚有个百丈之远,可他的喊话声却清晰地传到了陈尘的耳朵里。
“不跑是我是你儿!”
他大声喊了一句,手上丝毫不犹豫,最后一箭射出去,头也不回地便朝西侧的山崖处拼命跑。
先前陈尘的连环二十多箭,逼迫着这小校不断闪转腾挪,因而速度并不算快。如今陈尘箭枝已尽,那小校立时觉得浑身一轻,心下再无方才的紧张压迫之感,足下恍若生风,比方才快了何止一倍。
从最初的愠怒,再到后来的讶异,直至现在,他甚至对这箭手有了一丝佩服——他还是第一次被飞剑以外的东西压制到这样的境地。
这个箭手,很有意思。这么有意思的人,能够生擒下来固然好,但若是他不肯投降,便只能杀了,否则日后在战场上有这么个能在二百丈外出箭的祸害,我大魏的军将们还不得被狙杀一大片?
紧随其后的董将军,想法和这位小校是一样。他心中道:撇开这其后这已有防备的二十多箭不谈,那最初的一箭,若换做是射向自己,自己还能有命在吗?
“这样一把利剑,防区被扔在这偏僻地界,不得重用;如顾安国这等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却要来做中领军,替朝廷来防备着岳羽。越国这朝廷,是该亡了。”
陈尘可不知道自己这二十几箭让这两位敌国将校想了这么多,这会儿他正忙着没命狂奔呢。
这西边的山崖是三家岭的制高点,虽然称不上什么天险,但居高临下,接敌面窄,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已经是陈尘能够想到的最佳防御点了。
当然,这样的地方,也是绝地、死地,一旦被正面突破,便再无可退之地。
“馆主大人!”
此时已到山崖的李吉看见陈尘气喘吁吁跑到了崖边,赶忙上前帮他取下弓箭,又拿出随身的水袋给他喂水。
陈尘抓着水袋便是一通灌,再抬眼看时,见众人在山崖前的道口处以大小碎石、树木堆出一个低矮简易的防御工事,不由得心下稍安,赞道:“你们手脚好快。”
施恩此时也赶到近前,和李吉一左一右搀着步准快步往工事里走:“役男里有几个年长的,当年在官军当过兵,懂得这个,自告奋勇领着大家干的。这山崖上碎石、树木不少,就地取材,也没花多大工夫。”
陈尘点头不已,心中道:想不到这六百多人里居然还冒出几个工程兵。
三人前脚进了工事,后脚便听见“嗖嗖”的箭声,方才叙话之处,已经是满地的箭枝。
陈尘跑得快,北魏军追得也不慢。当先的白面小校远远看见越军起了工事,可没有莽撞到单剑破营,而是就地等待着后头的北魏兵一道合流。这大兵一到,魏将也毫不迟疑,立时开始攻山。
“快快放箭!”陈尘一回阵中,立刻下令还击。越兵在高处,弓箭能及远,扑簌簌一通箭雨下来,便有不少魏兵中箭倒地。
魏军见状,连忙举盾护身,一边加快步伐朝山崖处步步紧逼,一路拼着死伤,已到了越兵工事前百步之地。
“杀!杀!杀!”
魏兵见敌军就在眼前,一阵鼓舞呼号,杀声震天,委实气势逼人。
“火炮,放!”
陈尘可也不含糊,砰砰两声巨响,两门佛郎机炮口喷出一股白雾,便有两颗炮弹砸入魏兵后队,魏兵猝不及防,登时死了不少人。
那魏军将领心里有些不解:不对呀,这越国的领民兵,怎么还有火炮这样的利器?莫不是岳羽那老贼早早侦知了我军打通了七宝山山道,故意以这部人马引我入彀?
他虽有疑惑,可此时局面也不待他多想了。
“炮不能及近!前军将士速速进击,后军将士散开!”
佛郎机炮虽然灵巧,但毕竟俯仰角有限,越兵在高处,只能打到后阵魏兵,如今魏兵后队按令分散前进,炮的作用便小了许多,于是魏兵顶着箭雨又进了几十步。
“啪!啪!啪!……”
一阵炒豆似的爆裂声后,冲在最前的魏兵便倒下一排。随着陈尘一声令下,越军的鸟铳开始发威。
相较于可抛射的弓箭而言,鸟铳杀伤范围略有不足,因而直到魏兵到了近前,越军才开始放铳。在这个距离上,鸟铳的威力便得以展现出来——魏兵的盾牌根本防不住枪子。
另一方面,山道狭窄,越军工事后的鸟铳手只能按一排二十人的频次,分作四排依次放铳。这样一来,前排射击,后排装药填弹,反倒暗合兵法,一时间倒打得个行云流水、密不透风。
而令魏军最感心慌的,是越军冷不丁打出一发的碗口铳。这碗口铳其实就是根大号鸟铳,与佛郎机炮的实心弹丸相比,碗口铳填装的是铁钉、铁片之类的散弹。这一铳打出,好似漫天花雨,魏兵稍不走运,便是瞎眼断鼻,伤者无不惨嚎,属实恐怖。
此时魏兵前排损失不小,进击速度一窒。那北魏将领见状,连忙招呼弓箭压制,两边铳来箭往,互有损伤。魏兵轻兵远来,弓箭便配得少,一壶箭不过二三十枝,前军的箭矢不多时便耗尽了。魏将只得又让前军退下,以中军、后军轮番射击,可却始终难以攻下。
如此僵持了半个时辰,魏将不得已,只好把兵力收缩,退到后方,停止放箭。山崖上的越军也不再炮击,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我乃大魏折冲将军董梁,来将是何人,速来通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