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杨宗瀚猜测,李玄黎颁布的法令似乎刺激到了金角国,由二公子领兵攻打巨猿国。
如今金角强,巨猿弱,正是金角出兵的好时候,打着收回西部十三镇的旗号,直逼边境。
这次颁布的法令主要针对“武卒制”的改革问题,金角国内某些大臣似乎感觉到了不对劲,害怕巨猿国重铸武卒辉煌,问鼎六国,到那时不仅西部十三镇再无夺回可能,恐天下也将被视为囊中之物。
便联合众人向金桓王上书,请求出兵,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现如今金角大军兵临巨猿国,巨猿国朝堂上下陷入恐慌之中,南方百姓连夜北迁。
每一场战争都不是空穴来风的,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而很多富商甲胄早已得到消息变卖家产,挈妇将雏向北而去,势力更甚者则去他国避难了。
巨猿国自“武卒”衰败后,很多年没有打过胜仗了,文臣不再相信武将主和,武将有了新的主心骨不怕死,仍然主战。
巨灵王如今日薄西山,年老体衰对打胜仗早已不抱幻想,只求自己余生能够安稳度过,朝堂之上也没有人敢站出来。
巨灵王看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一时也没了主意,目光看向李玄黎。
李玄黎也感受到大王的注视,觉得时机成熟,出班说道“启禀大王,这一战不可打,不仅不能打,还要把西部十三镇拱手相让”。
自大将军吴予淮去世后,武将们没了主心骨,空有一身力气而无处发泄,只因有勇无谋。
直到近些年,他们发现了大王的宠臣,由武状元一路高升为兵部侍郎的李玄黎,起初文臣武将只认为是个不起眼的小白脸,后来发现此人不仅有吴将军带兵打仗之姿,在治理国家内务上也是鲜有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虽然他比很多武将要年轻许多,但是这些人是由衷的服他,一直被武将们奉为新的主心骨。
看到他站出来,众武将也是满怀信心,相信不久就能出兵,与金角武将一较高下,谁成想出兵的决议直接被拒绝了,还要让出西部十三镇。
不仅武将们坐不住了,不少文臣也议论纷纷。丞相太史正琛是文臣的主心骨,自然是要站出来,问道“如果我们让出来,他们就会放过我们巨猿国了吗,与其让出来不如当做求和的筹码”。
李玄黎据理力争“我们主动让出来和求和割地是不一样的,难道丞相觉得一个小小的十三镇能满足来势汹汹的金角国吗,十三镇情况复杂,且易攻不易受,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不具有跟金角国正面对抗呢实力,退守以北的狭御城就不同了”
“一来他们打着收回十三镇的口号,出兵巨猿,我们让出来他们就没有理由继续北上,若是不肯停手就是不义之战,相信各国不会看着他一家独大;二来,狭御城城墙高而厚,只要我们死守,他们短时间是攻不下来的,一旦入冬我们占据天时,但是他们连十三镇都捞不到”。
众武将听了连连称奇,太史正琛等众文臣也被说的无话可说,巨灵王对李玄黎言之凿凿的一套说辞大加赞赏,封李玄黎为二品骠骑将军,作为这次应敌主帅。
金角国斥候,一路北上从与敌军斥候相遇,还以为要瓮中捉鳖,便一字长蛇相互保持百米,一旦前面人遇险,后面人便回头跑,保证消息能传达回去。
结果一路探查到城下也未见一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先把消息传回去再做定夺。
金角国二公子得到消息后,连夜组建了一只先锋队,趁着夜幕,翻进了城内,结果发现空无一人。
就这样金角国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西部十三镇。
见来的这么容易还想继续北上,但被军师慕容博拦了下来,说道“公子,十三镇拿的容易不代表狭御城也好打,想必巨猿国有高人指点,退居狭御城据我们以南,此举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再北上了,这一步可谓一绝,日后这人定是我们心腹大患”。
二公子齐沐辰有些吃惊的说道“哦,还能有让先生如此称赞的人,日后若是有机会,定要会上一会”。
齐沐辰并非好大喜功者,传回王都一封信,信中表明利害关系,待朝中回信后,也就撤军了,一场没费一兵一卒的战争也就结束了。
这场战争对于富户人家可能影响不大,不过是换个地方经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维持生计已然不容易,这次迁移只会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明智出了道音的门就进了一间坐南朝北背光的房子里,想起前几日没少被道毒下药,一直怀恨在心今日定要一雪前耻。
拿着手中蓄谋已久的“礼品”,来到捣药的道毒面前,不经意的扬了下手,打哈哈道“师兄,请教你个问题啊,你的《万毒经》中写到,毒可无色无味,还可以任何形式传播,包括声音吗”?
道毒“哟”了一声,又低沉的说道“聪明啊小子,你是不是想跟道音的琴声相结合啊,哪有你想的那样简单,能做到用声音传播的,世间罕见,你小子想要试一下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