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休息室出来,尚山发现聚集到出发点的车手目测有100人左右,其中大半是业余选手,从服饰和用车就能看的出来。
专业选手一水的紧身骑行服,车架上都挂着水壶,有人嚼着口香糖,有的还戴着太阳镜,吊儿郎当又不失风度的样子,看起来就很专业。
业余选手则是服装五颜六色,大多是日常款式,松松垮垮,不少人骑的还是家庭自行车。
看气质能一眼看出实力不俗的,也就三十多个人,基本被安排在紧靠起跑线位置,从他们的精神状态能看出,大多是受过训练的年轻选手,身形矫健,瘦长精悍。
把他们安排在前面,应该是要在出发前拍照,把整体精神面貌提升一下,再者就是不能让专业选手混在业余选手里,要是在大集团里堵上几分钟,可能连争个名次的机会都没有,估计要直接掉头走人的。
尚山暗自估摸了一下,他的水平应该是处于中上游的。
首先,他着装比较随意,风阻肯定会比较大,不过在全程只有60公里的短程比赛里,影响不是很大。
其次,他按照廖伟的指导,自行训练了两年,主要是骑行姿势、发力方式的矫正,以及体能训练,两年时间里,只要是有时间,他都会想办法出门骑一趟,当然了,距离远近就要看时间充足不充足了。
自从有了自己的车子,室外训练就更加频繁了。
最后,他自我分析的劣势在于,他不是职业选手,也还没成年,无论是体力还是经验都跟专业选手有差距。
而且,他的车子是山地车,没错,这次是环市公路赛,他是骑着山地车来的。
当初在买车子的时候,他本来是想买一辆比较正规的公路车的,可是在跟爸妈沟通的时候,尚军觉得儿子还小,不能太惯着,即使要买,也不能买太好太贵的。
结果答应下来后,去找人一打听,好嘛,即使最便宜的正规公路车,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最后退而求其次,买了辆山地车给儿子,理由是年纪还小,学业为重,又不可能真的去参加什么自行车比赛,差不多得了。
尚山隔着电话,也搞不知道老爸是没弄清楚山地车和公路车的区别,还是不愿意花冤枉钱,既然都已经在国外买了车寄回来,也就不好再提其他过分的要求了。
好在这山地车也不差,是Spilized的stpjperM2,1992年山地车世界冠军的同款车型,满身骚红的车架搭配27速的齿轮组合,用力拨动手变还能连续跳档。
铝和氧化铝混合物的车架可塑性差了点,但强度是无可挑剔的,比普通铝合金还要硬,就是吸震性能也比较差。
为此不得不说,独特的采用凯夫拉交叉缠绕方式的半透明后轮起到了相对较好的吸震作用,也算是对车架刚性的一种弥补。
而这种类似封闭轮的后轮,在骑行的时候,会发出“呼呼”的声音,非常明显,犹如给排气管戳了洞到处炸街的摩托车,走到哪都引人注目。
山地车在这个比赛里的缺陷是,轮胎相比公路车要宽,阻力也大不少,不过这时的公路通车才是首要目标,路面平整度实在不敢置评,公路车骑快了会不会直接起飞不知道,山地车反倒是不怕的。
也正是这样,尚山欣然接受了山地车作为自己的专属赛车,不仅可以参赛,平时代步也是很舒服的。
尽管尚山的车子相对专业,也只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没有专门去和主办方沟通,报完名就走了,组织者当然也不会给他什么优待。
此时他能身处大集团中间位置已经算是运气好的,要是在队尾,还要穿越整个车队集团的上百辆车,想想都觉得恐怖。
业余选手可没有职业的那么稳,一路上磕磕碰碰的,要是谁不小心把你碰倒了,就等着被后面压在轮子下面蹂躏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