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山是富二代吗?
显然不是的,起码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从小离开了父母,虽然田爸田妈对他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照料,但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
有时他也理解不了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在自己刚懂事的时候离开。
“小山,你要乖哈,好好吃饭长身体,认真读书学习,我和你爸会经常回来看你的。”
这是母亲郭晓兰离开时说的话,很轻柔很温暖,同时也带着一份不能不走的无奈。
而所谓经常,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年两三次,和电视里说的那些外出务工的打工仔一样,过年才有团圆的机会。
尚山不理解的事情有很多,例如为什么父亲一定要外出打工,为什么母亲也一定要跟着去。
时间是很漫长的,从分别到现在也已经近十年,近十年的时间里,他每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想起这些。
后来他有点想通了,大抵是这个年代的人,往往会把工作看的更重要,家庭和孩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这点他从田爸田炯文身上也多少能觉察到一些。
作为大学老师,田炯文过的并不轻松,相反,把一届学生从大一带到大四,看着懵懂的少年慢慢成长,直到最后踏入社会。
学生的宿舍生活要关心,心理健康要关注,紧盯着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操心。
要不是有刘倩这个贤内助,别说两个孩子,就是只有田学文这么一个孩子,田炯文也是带不大的。
至于母亲,按她自己的说法,父亲工作太忙,很多事情顾不上,身边不能没人照料,她不在身边不放心。
哦,不放心,是不放心丈夫一个人在外,还是不放心丈夫一个人会饿死?
之所以会有这两个看似很像,却又截然不同的问题,归功于电视里慢慢多起来的家庭伦理剧。
尚山不是没提出过,要跟在父母身边的要求,可实际情况确实无法实现,别的不说,光读书这一环节就解决不了。
父亲尚军是个工程师,经常出差不说,甚至可以说是居无定所,尚山跟着肯定没一天好日子过。
能不能不读书了?
答案是可以的,读书有用吗?有用!
读书特别重要吗?其实也不是。
很多人没什么文化,不也开开心心的过一辈子嘛,况且生活条件和知识水平有点关系,却没有必然关系,更不用说知识可不全是从书本上得来的。
对此,父母的意见是一致的,书还是要读的,读书虽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却可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还有一点,学历是一般人日后找工作的硬性指标,这从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就可见一斑。
尚军可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比谁聪明,就比谁运气好。
所以保守起见,该读书就读书,多在学校待几年,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尚山慢慢也想开了,其实主要也是习惯了这种生活。
别的孩子也是小学初中的读下去,自己读书当然显得更合群一些,另类总是会被排斥的,哪里都是。
再者,父母也不是完全的撒手不管,只是距离比较远,没法每天见面,也没机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跟父母撒娇,仅此而已。
距离产生美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