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凯的一番解释下,尚山对顺风车队的处境大致有了些了解,无非就是实力不强,在圈内没什么名气,来去自由毫无约束,参赛与否全凭个人意愿。
说白了,大部分人都是见猎起心,对比赛并不热衷。
圈子里要么是受朋友影响,觉得玩车很酷,要么是热衷于旅游,心里存着走遍大好河山的念想。
可惜这些都是短暂而浅表的喜爱,既不求名也不逐利,没有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也没有多少特别远大的志向,其实就是玩而已。
说到底,就是没有持之以恒的动力,驱动着这些业余车手们更进一步。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谁有什么不对,因为大多数人也是如此。
几乎所有运动员,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未必就真的有着多高的天赋。
试想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总能找到无数比自己更优秀更有天赋的人。
而最终选择了运动员这条路的,往往只是经过个人意愿、家庭教育、所在训练环境等等前置条件层层筛选下的这些人。
后天的成长、人心思变,乃至各种发生的或大或小的事件穿插其中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又会对入门的这批人有更多深远的影响。
别的不说,单纯因为父母觉得没前途这一个理由,就让很多人半途而废。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更有出息,体现在有车有房成家立业,就算足球篮球这些项目,都无法保证真能靠这项技能拿稳饭碗。
更不用说少有人知的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工作这种事了。
真正能站上赛场的,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为国争光的,已经少之又少,更别说在更进一步的取得好成绩。
在洞悉了这一切的情况下,倒推回来,那些知名运动员在入行之初,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矮子里面挑高个,仅此而已。
刘翔最初是跳远的,后来改到了跨栏,跑出12秒88,破了世界纪录。
切赫最初是玩冰球的,后来去踢足球当守门员,扑救成功率排名英超历史第一人,成就一代传奇。
最神奇的是,切赫退役后又回去玩冰球,还签约了职业冰球队。
把他们带进体育这个世界的人,只是给他们打开了门,能走多远就真是全靠自己。
也只有进了这个门,才有机会去发现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世界,才有机会知道自己能不能吃这碗饭。
只能说,他们都是幸运儿,幸运在于能从入门熬到略有成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通过后天努力功成名就,这种人万中无一。
除了个人因素,大环境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诚如尚山所知的那样,国内并没有多少正经的自行车比赛,准确来说,是适合业余选手参加的比赛,无论是公路车还是山地车。
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无论一个车手自我感觉多良好,或者实测数据多完美,可一上赛道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究其原因,还是比赛参加的少,对比赛没经验,对战术不了解。
业余选手缺乏经验裹足不前,专业队又有举国体制的加持,此消彼长,两者实力差距就越来越大。
真有狭路相逢时,业余选手分分钟钟被拉爆,专业选手也得不到锻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