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转身望着地上跪着的金发敏,见他虔诚的模样,道:“是江山重要还是女人重要?之前朕十分担忧。如今看来,你果然识大体。不负朕的期望。”
孰轻孰重,金发敏心中一直有杆秤。
金发敏抬起头,眼中闪着光芒,言辞恳切道:“一切听从皇上裁处。微臣对大唐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对皇上忠心耿耿,定不负圣恩。”
李世民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笑容,转身,对着侧后跪着的金发敏后背,道:“且起来说话。”
如获至宝的金发敏乐呵呵地起身,望着救星、慈父一般的李世民。
李世民返回青石板边上,坐下。
金发敏等跟随李世民的步伐,返回青石板边上,重新坐在石墩子上面。
复国有望不说,而且还能在大唐的帮助下,一统江山。看来自己前面所受的苦难与委屈不值一提。金发敏眼中泛着神奇的光芒,动情地望着远处巍巍群山,烟云河流。
我本飘零人,薄命历艰辛。今幸得见君,感君再造恩!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初春一日早晨,莺歌燕舞,大唐京师长安城,即将举行朝会。
长安城皇宫里面:北阙、东阙、前殿、金马殿、玉堂殿、白虎殿、金华殿、掖庭殿、椒房殿、昭阳殿、凤凰殿、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雄伟建筑气势磅礴。
面对这么多的宫阙,阁楼,金发敏感觉到新罗的渺小,自己的渺小,太卑微了!
春风和煦中,金发敏长身玉立,心潮澎湃,心中不停地遍念叨着:金家列祖列宗,就要上朝了,保佑我新罗能够继续得到大唐的庇护。
宏伟宫殿大门口前的玉阶上,初升的一道太阳将温暖阳光洒在金发敏的身上,金发敏受到鼓舞,世界这么美好,我们没有理由不奋斗!
御林军面前,金发敏抬头挺胸,更何况自己现在不需要苟且偷生,能够以真面目存于天地之间,心情更加豪迈。
不是么?今天的金发敏不再偷偷摸摸,亡命天涯,已经戴上了象征朝鲜人的黑笠、链珠,大红纹龙袍、白色玉带等装束。
金发敏在玉阶上面感慨万千的时候,大唐参加早朝的文臣武将陆陆续续走来。
大唐的文臣武将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眼前朝鲜族打扮的金发敏。
大臣们猜测着:这小哥是哪国的王子?今天的朝会该不会和朝鲜半岛有关吧?
早闻高句丽调皮捣蛋,把朝鲜半岛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大唐是应该教训教训这个惹是生非的二货了!
金发敏踌躇不定地抬起脚,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跟随大唐的文臣武将,一起朝大殿走去。
恰在这时,金发敏的身边出现一个身材魁梧的、一身戎装的武将。
金发敏抬首一看,原来是大唐兵部尚书李勣。
金发敏晃动黑笠上面的孔雀羽和面下的链珠,朝着李勣点头施礼。
气势磅礴的李勣对金发敏抱拳回礼。
李勣朝作金发敏伸出一只手臂,客气道:“殿下,请。”
金发敏哪敢挪动脚步!面对这些大红大紫的京官,怎敢不安分守己,僭越半步!
话又说回来,金发敏如实禀告:“我要等我的恩师。大人请。”
好个有情有义的人!李勣佩服到。
井然有序的上朝队伍中,李勣朝作身后一指,道:“你看,那来的不是你的恩师么?”
金发敏回头,果然看见自己的恩师袁天罡在一片红压压的人流里面缓步而来。
袁天罡身穿青色朝服,头戴乌纱帽,腰挂玉带。
本来以袁天罡的官阶不够资格参加朝会,但是天子特意恩准。
金发敏、李勣、袁天罡三人互相施礼完毕,三个人有说有笑。
朝廷文武百官在行经此地时候,有官员取笑袁天罡,道:
“袁大人,喔,还是应该称呼袁道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