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虽然没有找到张梁的财宝,但是现在明显已经过了最佳时机,也就放下心思,安心陪着皇甫嵩。皇甫嵩心中畅快,领着朱武三人出了张宝府门,正好遇见寻来的袁绍曹操潘凤刘备等人。
袁绍等人一起道:“参见大帅!”
皇甫嵩心中高兴,笑呵呵的说:“众将军免礼!今日我军一战夺下广宗,更是拿了张梁张宝的人头,可谓是大胜,可谓是全胜啊!”
“恭贺大帅!大帅英明!”
皇甫嵩意气风发,大声道:“张角,张梁,张宝,均已死亡,黄巾军群龙无首,再不复往日嚣张气焰,黄巾叛乱可以说是,已经平定啊!”
“现在,这三个贼首的头颅已经在我手中,我将不日班师回朝,为各位请功!”
“谢大帅!”
曹操望着皇甫嵩亲卫手中的头颅,激动地问道:“这两颗头颅莫不就是张梁张宝的项上人头?”
皇甫嵩笑着说:“正是。张梁的头颅乃是关羽关云长将军亲自斩下,张宝的头颅乃是张飞张翼德将军亲自斩下,朱武朱允文将军更是率先拿下东城门,为我军立了首功,河北军从上至下俱是忠臣义士,河北军真是虎狼之师啊!”
朱武三人齐道:“大帅治军有方,我等愧不敢当!”
刘备赞道:“朱将军真是少年英才,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曹操也叹道:“关张二位将军也是勇武过人,世间少见啊!”
袁绍一路行来,心中满是担忧,自己领军一万五千人,人数是除了皇甫嵩亲率的大军外最多的,但是张梁是自己放跑的,城中黄巾是从自己的防线突破的,自己更是最后才拿下城墙,袁绍实在不知道皇甫嵩会怎么处置自己。
高贵世家的骄傲使袁绍不允许有这样的失败,袁绍难以接受自己不如阉宦之后的曹操,更难以接受自己不如什么都不是的朱武。袁绍想到了自己向朱武投去的善意,心想,如果朱武投靠了自己,那朱武现在所有的功劳岂不是都是自己的?袁绍想到了自己大营西去的折节下交,想到了自己宴会之上遥敬的一杯酒,更想到了朱武的魂不守舍和酩酊大醉,袁绍越想越认为,朱武是故意躲着自己,朱武知道了自己的善意,但就是就是不投靠自己,朱武那天晚上是故意喝醉的,目的就是躲着自己,独占功劳!袁绍开始愤恨朱武。
袁绍看到皇甫嵩连一个贩履织席的刘备都多多嘉奖,就是不理睬自己,自己颜面无存,心中越发恼怒,就更加的恨朱武了。袁绍谦卑的低着头,没有人看到他眼中嫉妒和愤恨的目光。
皇甫嵩是故意不理袁绍的,自己料定了黄巾军必从北门突围,更是给了袁绍一万五千人,远超东南两军的一万人,就这样袁绍还是最后一个拿下城墙的,更是让黄巾从北门突围,袁绍的表现实在让皇甫嵩失望。打了这么烂的仗,不先向自己认错赔罪,反而让自己这个一军主帅先好言安慰,那自己威严何在?如何服众?皇甫嵩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格不理睬袁绍。
皇甫嵩看到袁绍一直谦卑的低着头,心想:世家子弟,第一次上战场,在所难免,多锻炼几次就好了;袁绍态度还不错,一直低着头,估计也知道自己错了,就算给他个教训吧,不训斥他了。
曹操说:“大帅,我大军已经完成了对广宗的包围,城中的黄巾贼子如何处置?”
皇甫嵩沉思了一会儿,说:“全部杀了!”
朱武刘备一听,齐道:“不可!”
皇甫嵩问道:“为什么不可?”
刘备满脸着急的神色,说:“昔日高祖皇帝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就是因为能够招纳降卒,安置顺民,现在城中已无反抗,将军为什么要全部杀了呢?”
皇甫嵩说:“彼一时,此一时啊。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老百姓没有英明的君主,所以才招纳降卒,安置顺民,以使更多的人前来归附。现在天下统一,只有黄巾贼子造反,如果接受这些人投降的话,则会给那些百姓错误的观念:有利为贼,烧杀抢掠;无利乞降,请求归附。现在还有小股黄巾作乱,接受这些人的投降,就是助长那些黄巾贼子的气焰,这不是好计策。”
朱武急道:“张角张宝张梁已死,天下百姓已经知道造反不可为,只要我们招降黄巾,释放朝廷的善意,那些造反的百姓必然望风归附,朝廷再改革吏治,黄巾之乱就可以彻底的平定啊!”
皇甫嵩说:“这还是告诉那些造反的人,有利为贼,无利乞降啊,不能这样。”
刘备沉默不语,朱武再三请求,皇甫嵩坚决不接受。
袁绍突然说:“朱将军这是在招揽民心吗?”
朱武大惊,这个大帽子扣下来自己可就是蓄意谋反啊,这可是要杀头的,慌忙否认:“末将绝无此意,只是末将攻陷城墙,曾经喊过口号,放下武器,投降不杀,末将实不想出尔反尔。”
袁绍眯着眼睛,阴森森的说:“朱将军可是担心失信于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