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佑巡遍了深山峡谷时,夜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山谷,他只好先返了灵溪镇的家中,当第二日清晨再次经过山神庙时,却听闻了让他既惊又喜消息。
原来就在天佑离开天完旧都,前往江州新都寻父时,正值怀玉山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一位猎户在进山打猎时,不幸因追逐猎物迷失深谷。
就在猎户即将困死于山谷时,恰巧发现了泉水中的青玉少女石像,猎户以为这是天降神女指路,便顺着水流找到了山谷狭缝出路,后来便将石像搬下山,供奉在山神庙中。
从此,怀玉山便多了个传说:当地猎户迷失山中即将亡命,突然天降神女救了他一命,而这位神女不仅神通广大且极其俊美,还能保佑大山子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他想,当初自己想尽办法,也未曾让那青衣少女恢复,如今在这庙宇中享受众人香火供养,兴许有一天能再现奇迹,于是他看了会络绎不绝的香客,会心地走下山。
在此后的多年里,天佑每隔几日便会上山采些石料,学着父亲做些石刻饰物,当有些模样后便去街市换些银钱,久而久之,天佑逐渐成了灵溪镇颇有名气的石匠,尤其是他雕刻的神女像,彷如神女庙中的神女那般传神,姿态万千惟妙惟肖,深受人们的喜爱。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当成年后的天佑再一次来到神女庙,将自己精心雕刻的三尊神女像,一一摆在青玉少女石像前。这十年来,他每次来到神女庙,都会留下他亲手雕刻的神女像,虽然再未听闻神女再现,但少年时的那位青衣少女精灵,早已深深刻在脑海中,成了他此生难忘的记忆。
摆好了亲手雕琢的石雕神女像后,天佑默默地转身走下山,但他却不知道,就在他离开的时候,神女庙中一位青衣绝美少女,正在默默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这一日,天佑要遵从先生之命,赶往省城参加在贡院举行的乡试,这是大明朝建立以来的第一场乡试,也是为了实现父亲愿望的第一步。
许多年前,作为享负盛名的“东吴先生”,父亲带着孩提天佑来到这个传说之地,隐姓埋名受尽困苦,却从未放弃培养天佑,让年仅十来岁的他就通学了举子学业,只是恰逢改天换地的战乱时局,让饱读诗书的天佑错失了许多时光。
数年前,大明终于统一了天下,恢复了天下安宁,而天佑也毫无悬念地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拔得了头筹,成为了大明朝第一批名副其实的秀才。
如今,大明帝为了招揽英才,重新开启了科举,才让读书人有机会一展才华,故而天佑遵照老先生的吩咐,带上了仅有的些许盘缠,踏上了赶考之路。
灵溪镇在元廷治下属信州路,红巾军吴王攻克信州后改名为广信府,隶属于江浙行省,故而天佑这次乡试需前往杭州府参加。
因为路途遥远漕运不便,故而天佑花费了月许时日才到达省城,第二日就参加了乡试,乡试需要考三场,每隔三日举行一场,每场考试黎明入场,给三支蜡烛,每场考一日。
第一场,考《论语》、《孟子》等四书文及五言八韵等内容,天佑很认真的完成了考试;第二场考《诗经》、《春秋》等五经文,天佑早早完成了考试;到了第三日,考以策问,涉及兴天下黎民百姓之道,而天佑早已在往返寻父途中有感,故而将之论述。
三日乡试结束后,天佑因为囊中羞涩,未等出榜便匆忙赶回灵溪镇,当他回到家中时,先生早已带着榜文出现在他的家门前,看着满头白发热泪盈眶的先生,才知晓自己中了解元,也就是相当于当今的省状元。
但天佑却显得十分平淡,他从先生那里接过官府发给的赏钱,分发给了前来道贺乡邻们,又在老先生的陪伴下,前往父亲的坟墓前告慰了一番,才回到了家中。
接下来的生活,有了朝廷分发给举人的俸禄,天佑终于摆脱了生活的困苦,但他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隔几日便前往山中采些石料,雕刻一些神女像以了慰藉。
但是,随着灵溪镇高中解元的消息不胫而走,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闻讯赶来,尤其是那些读书人,听闻此事后更加相信,是玉山神和神女的护佑,才让灵溪镇的学子高中解元。
一时间,数十户的灵溪镇比从前更加热闹,小小的街道显得拥挤起来,前往山神庙祭拜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都希望自己或家人能如天佑一般光宗耀祖。
就这样,生活日复一日,灵溪镇的人们逐渐习惯了如今热闹,但是突然有一天,令人惊恐的消息却打乱了灵溪镇的安宁,让乡邻们惶恐不安。
那一日,人们像往常一样前往山神庙祭拜,却发现神庙中的神台上空空如也,神女石像在一夜间消失不见,灵溪镇的人们疯狂的寻找,却并未发现神女像的下落。
而总是闭门不出的天佑在得知消息后,也走出了家门,站在空空如也的神女庙前。
“伯宗兄,官府已经差人探查过,神女像应是昨夜子时被人窃走的,一时无法找到下落,只是……”天佑曾经的同窗学伴,如今在县衙当差的范姓好友,欲言又止地说道。
“明日,你带人来我家吧!”天佑淡淡地说道。
第二日午时,当乡邻们再次来到山神庙祭拜时,却发现神女像又回到了原来的神案上,但只有天佑范姓好友和另几名官差知晓,如今的神女像,只是天佑用了一夜仿制而成的。
当这位范姓官差好友见到天佑仿制的神女像时,惊讶地说不出话来,若非亲眼看着普通的石头在天佑的手中一点点变化,他甚至怀疑那原本就是山神庙中的神女像。
当然,以天佑如今的身份,普通的县衙官差县丞甚至知县,也都不敢轻易怀疑这位大明江浙省第一位解元,反而将近日探查到的消息尽数告知。
又过了一个多月,这位范姓官差好友,终于传来了最新查探到的消息后,天佑却离开灵溪镇去了延平府,因为按照官差衙役按迹索骥,指向了延平府的方向。
其他人虽不知情,但天佑却知晓原来的神女像意味着什么,故而无论如何,他都要寻回那座青玉少女石像,因为他相信,总有一日,那神秘的少女精灵会再次出现在他面前。
由于延平府隶属于福建行中书省,不在广信府管辖,故而天佑只好在延平府境内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客栈店家听说是位举人前来,倒也十分热情周到。
可是天佑在延平府滞留了半月有余,却始终没有半点线索,那窃走青玉少女石像的之人如同消失一般,找不到下落。
天佑失望地走在街道上,耳旁却传来了行人的言语声:“你听说了吗?道台大人寻得了一尊天女神像,据说那天女相貌惊艳,肌如凝脂,眉目如真,堪比天女下凡了”。
“真的假的?就算那神像再神,也不过是雕塑之物,怎会犹如真人?”另一个颇为精干的男子,不以为意的质疑道。
天佑闻言望了过去,只见先前言语之人指着傍边的另一男子道:“骗你作甚,我和盧兄亲耳听闻,就连慈光寺的广开大师也赞不绝口,不信你问他”。
“这还有假!昨日,道台大人为拜请天女圣住,还特意请了慈光寺的广开大师为其开光,我等都是亲眼所见,只是我等身份低微,无法进府观瞻,甚为遗憾”那盧姓男子遗憾地回道,仿佛能亲眼所见,是莫大的荣耀。
“就是”先前言语之人又补充道:“再说了!道台大人视之珍宝之物,又岂能有假?”
那余姓男子这才不无遗憾地说道:“如此说来,那还真的我等之憾了”。
天佑一路向客栈处走去,却为那三人言语灵机一动,转首向另一方向走去,看其去向,正是那三人提及的慈光寺。
当天佑来到慈光寺时已是傍晚,见那宏伟的慈光寺中香客络绎不绝,尤其是那尊插满了祈福香火的香炉,弥漫着袅袅青烟,使偌大寺庙犹如云中阁楼。
他刚走入慈光寺,就听佛堂此起彼伏的诵经声涌入耳中,寺院中的小沙弥不停地忙碌着,为前来祈福的香客们登记供奉香火,天佑只好在一旁等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