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又回到了陈聪的进藏路,他正跟着四个同事一起坐在“大狗”上,甘总车技不错,开的很急,现在已经快中午了,几人为了赶路都没来得及吃早饭,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叫了起来。
前面就是富顺县城,众人听见这个县城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富顺的豆花,那在当地算是一绝。
豆花这种食物在四川很常见,那就是用黄豆磨成豆子浆以后,放锅里煮沸、过滤掉残渣,然后添加卤汁胆水,将里面的蛋白质凝结,最后变成豆花。
豆花这种食物特别考验厨师的手艺,做的太嫩固然不错,可是太嫩了用筷子根本夹不起来,太老的话又失去了口感,所以还得需要适中,当然,一样米也能养出百样人,有些人吃豆花还真就喜欢吃老一些的。
豆花鲜嫩程度虽然很重要,但是最最关键的还是那一叠蘸水,蘸水的味道直接决定了人们能吃几碗米饭,这蘸水主要是用干海椒面煎油以后做出的油酥辣椒(也叫红油辣椒),这种辣椒特别香。
在公司站点也有一瓶,是陈聪用干辣椒面,干花椒,花生碎,白芝麻等等材料做出来,香的不行。
甘总让众人找个吃午饭的地方,沈总就提议去吃豆花,大家也觉得应该去尝尝,最后就在美团上找了一家评分最高的豆花店,驱车赶了过去。
在陈聪老家也有非常多的豆花店,价格都特别便宜,即使到了现在也只卖8元一碗,大米饭随便吃,蘸水也是随便加,当然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吃多少加多少,不能浪费,属于街上最经济实惠的菜肴了。
这种卖豆花的店子都有几个共通点,小、脏、生意好。店面都不大,有的屋里坐不下,桌子椅子直接摆到了大街上。有的店里看着脏兮兮的(俗称苍蝇馆子),脏到能让人生不起进去吃饭的欲望,可往往越是这种店,生意越好,而且基本上每一桌都有豆花这菜。
可陈聪他们在富顺去的这家豆花店,简直刷新了他的三观。
车子跟随着导航,一路来到了一条美食街,准备找停车位时才发现这边早已经停满了车,而且仔细一看就能够发现,这些车的车牌号都不是本地车牌,似乎都是慕名过来吃豆花的。
甘总转悠了几圈也没找到停车位,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车停在了路边的非机动车道上,当然,这条非机动车道上面早已经停满了一长串的车辆。
一看见那家豆花招牌,陈聪在心里直呼“好家伙”,烫金大字,整个店面在二楼,不过就连楼梯口都装潢的金碧辉煌。
“这他娘的看着哪里像个豆花店,比我们那里的会所装潢都要好。”工人老江一边感慨,一边东张西望的看稀奇。
甘总和沈总淡定的走在前面,上了楼梯,陈聪和张昭都掏出了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毕竟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装潢的豆花店。
几人上了二楼一看,整个大厅每一张桌子都摆着菜肴,根本没有看到有空桌子,生意好到服务员都没空过来接待他们。
肚子依旧在咕咕叫着,好在老江眼睛尖,发现了其中有一张桌子的客人拿上了行李准备离开。
“那边,那边有张桌子空出来了。”老江似乎也是饿极了,一见有空桌子,立马从人堆里挤了过去,想要先把位置占好。
好在这老江整个人干干瘦瘦的,这才顺利的在其他等待的食客之前,抢先占到了目前还满是残羹剩饭的桌子,其他也准备过去抢位置的食客一看已经有人提前占到,只好摇了摇头,带着跟自己一起来的人下了楼梯,瞧那懊恼的模样,似乎准备不在这里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