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一年了,距离李铭来到大唐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这几年中,发生了很多大事!
这四年里,李铭联合里正,向日葵种植了有200亩,炒制瓜子的技术已经分享到各个农户,瓜子已经销售到整个县区,长安也有贵族开始嗑瓜子了,导致了瓜子牙到处可见,村上居民的生计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花椒在贞观十年已经挂果了,种植于村上的各个荒地、山头之上,花椒天生耐旱,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加上大唐几乎没有什么虫害,涨势非常的好!
李铭教给大家的是现代的种植方法,矮化处理,在地里打桩,用绳子拉住枝条,让花椒树往四面发展,而不是一味的长高,这样利于后续的采摘!同时,最基础的修剪技术也送给了村民,至于能掌握多少,还有以后的发展,那就看他们的掌握程度和智慧了!
到了秋天,到处可以看到采摘花椒的村民,因为向日葵项目的的成功,村上农户对李铭特别相信!
收获花椒之后的晾晒,加工,都是在李铭的传授之下进行的!后续花椒的育苗,移植,村民都基本掌握了其中的诀窍,只是成活率还是不是那么的高,这个需要慢慢积累经验!
当花椒和葱姜蒜,桂皮一起加入到菜肴之后,尤其是和肉类一起蒸煮的后,让整个州府的人口味感受到了,人间还有如此美味!花椒迅速打开了市场,给村民带来了客观的收入!对于胡椒也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胡伯一家的包子店非常的成功,已经在县里小有名气了,很自然,这样的面食类做法,是非常的容易的,所以整个富城县,包子铺如雨后春笋一样,爆发起来,并且供不应求。
同时带动了蔬菜、肉食等行业的增长,甚至长安的达官贵人,在听说了富城包子,也慕名而来,将制作技术带回长安!小道消息,当年圣上,也对包子爱不绝口,下令御厨加以改进!
胡伯三儿子一家,没有开包子铺,主要经营饺子馆,还是李铭交给的做法,同样风靡一时,大家对新鲜事物的反应,到了狂热的地步!这还是因为贞观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大家对于日常生活的提高,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整个村庄,和胡伯一样出去开包子铺和饺子馆的还有那么几家,日子还都过得去,不过还是小民意识在作怪,小富即安。
他们没有想把店面开到长安去,毕竟那里的天地更加的广阔,毕竟连锁店这个模式是后世才开张起来的,李铭知道其中的厉害,蛋糕就那么大,总要给别人活路!
瓜子,花椒,包子,包子,饺子,打铁技术,不敢说给整个大唐的生活带来大的改变,但是就长安周边的各个州府的影响那是非常可观的,村庄里面的人,非常的感谢李铭,来李铭家做客的人也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铭之后把风力发电、蓄电池,电线那套玩意拆除了,在夜里挖个坑埋了!
毕竟这些东西是非常难以解释了,为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早早处理掉好了,蓄电池也是有寿命的,不能长久的用下去,以后晚上就要用蜡烛来照明了!
村庄经济的改善,李铭的经济也自然的会改善,所有初期的花椒苗都是他提供的,向日葵的种子也是他提供的,村民在出售这些农作的渠道,也是他和里正一起操作的,自然油水也是有的!
日子还算过得去,李铭平日的花费也不大,毕竟这里自己想买的东西还是非常少的,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想想后世,生活真的是太好了,旅游、餐饮、电影、养生、各种各样的消费,都是要花钱的!后世人会玩的太多了!
唐朝农村的生活还是比较简单的,当然,斗鸡走狗之类,也有,但是他们能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新闻,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估计一个月之后才会传到民间,不像后世,天天有骚扰短信!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虽然乏味,但是李铭的内心算是彻底的平静下来了!
太平洋上一个小小蝴蝶煽动翅膀,都会引起几千里外挂起一场飓风,当所有的事情,新鲜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村庄的时候,难免会引起上面的主意,李铭的命运就在环境下发生了改变,这个是李铭早早就预料到的!
这个就是李铭的四年,回忆起来可真快啊!
自己的已经好起来了!富城令在在忙完潼关的金矿之后,有回到了富城,等待朝廷对自己的嘉奖!
富城县县令姓汤,名臣,自名臣,也就是这个名字让其在其上司面前,多次被嘲笑,什么政绩都没有,就名臣了,呵呵!
汤县令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本身作为一个地方官,替天子牧一方百姓,任务是很艰巨的!离长安又这么近,迎来送往的大小官员不计其数,谁知道来人背景是谁,所以一致很憋屈!
虽然自己和工部侍郎很熟悉,但是没有过硬的政绩,也不好升迁啊,他也想知道这个李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己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李铭还真的挺能折腾,在自己治下还发展了这么多东西!
听闻长安做京官的一个同窗透露,自己治下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到当今圣上的耳朵里了,看来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快到了,不容易啊!
官吏考核三年一次,若无明显政绩,就要降职使用,若期间有重大差池,估计就要搁置罢免了,所以县令决定需要弄清楚这个村庄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新鲜的事物接二连三的出现!
汤县令决定微服私访,带着县丞、县尉还有几个随从,骑马赶往李铭所在的陆家庄,在官道转往乡路的时候,汤县令停下县丞:此间道路是何时修缮的!县衙可否拨款?
”明府,此间乡道修缮,县衙从未接到奏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