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那年李木上了乡里的初中,这个年代是没有人管你的,什么接送啊,那是没有的,大人就是给你几块钱,背着姐姐或者哥哥们的旧书包,就去上学了,那一年因为李木家离乡政府所在地的学校有十五公里,所以李木的爸爸给李木买了一个旧的自行车,花了五十块钱,还是那种用脚往后踩,才能刹住车的那种。那李木也很高兴,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专用自行车,小学的时候只有大姐才有上学的专用自行车,那时候帮她推自行车都很开心的。李木骑着自行车,背着大姐用过的旧的帆布书包,就开始了他初中的生活,小学的时候李木的成绩挺好的,到了初中分了学科。李木村里的孩子们一般也就上到初一二就不上了,因为东北的农村就这样,家长是没有时间去管你的,大部分孩子是没有具体的人生规划的,老师也只是把那几个学习比较好的管一管,李木只是普通的成绩,初一的时候还好,人比较聪明,成绩还可以,全班有四十几名同学,李木很开心,换了新同学,李木的二姐在读初中三年级,从小就是在姐姐那里管大的,也没有什么主角见,每天都是和姐姐一起上学和放学。李木分在初中一年级四班,班主任老师叫褚艳菊。褚老师有二十四五岁,个子不高,带着一副黑框眼镜,教代数。当年代数和几何是分开学习,初中二年级才学习几何的。褚老师教三班和四班的代数。比较严厉。但是也只是抓那几个比较学习好的。像李木这种中游学生也是带管不管的。李木的同桌是他们邻村的叫汪辉的,上课根本不学习,就是睡觉。成绩就掉末尾的。后来李木长大才知道,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当时也不知道,还有些小切喜的,以为老师是让先进带后进呢,没想到多数孩子是背拖下水的。也不能说老师的想法不对,但是还是拖下水多啊,李木就是下水的一员啊。课程的多,人也多。分心就多了,学习就勉强了。初一就这么的勉强的过去了。
九月三十号,初中二年级开学的前一天,晚上
“妈,我想住校”李木望着给他缝补那个破旧的帆布书包说到
母亲于环抬头看了一眼李木问“怎么了?想住校了呢?”
“来回三十里,太耽误时间了”李木回了一句,望着母亲。
“行啊”母亲这次头也没抬
只是缝完了书包,去默默地给李木准备一条褥子,和被子。拿了一个枕头套。“你明天到地方,铺完床,就不穿的衣服放进枕头套里面”
“啊!知道了”李木回答了一声
这时候听到大门声响,李木赶紧开门出到院里,来到大门前。把大门打开。这是李木的父亲叫李盛发山上放牛回来了。李木家有两头母牛。家里有十几亩玉米地。就靠着这两头母牛来耕地的。每年还能给家里下两头小牛,卖点钱。一年的收入就这些。
“爹,回来了”李木看着父亲驱赶着母牛进了大门。
“嗯!去把牛圈门打开”父亲说到。
李木紧跑几步把牛圈门打开了。把牛赶进了牛圈,把牛缰绳系在圈里的木桩上。出来接过了父亲背着布兜,那是母亲用旧衣服缝起来的,父亲用它踩一些“婆婆丁”,回来喂小鸡的。“婆婆丁”是东北的叫法,就是“蒲公英”的叶子。把“婆婆丁”拿出来散在院子里,小鸡看见“婆婆丁”撒着欢就来啄食了。然后就进到屋里,拿着洗脸盆舀了半盆水,放在外面的地上。
“爹,洗把脸吧。”李木笑着说到。
父亲脱去外套,将外套递给李木。李木接父亲的外套拿着。父亲卷起袖子,洗了几把脸。李木把外套放在屋里,顺便把毛巾拿出来递给了父亲。
父亲抬头看着李木“明天开学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呢,我妈给我收拾了,爹,我那个自行车链子断了,你给我休一下呗?”李木才想起来的,就和父亲提了一下。
“吃完饭,我看一下”父亲一边擦脸一边说:“怎么断了呢?”
“可能太旧了,能给我买新的吗?”李木小心的说到。
“有一台就对付骑吧,修修就好了,新旧一样”
“啊”了一声。李木早就知道结果了,也没有盼望能够买新的,也就没有多么失望。
这个时期东北大部分人家还是没有钱的。一年到头来收入是有,限的。一亩地667平米,十几亩地玉米,一万多斤玉米,才一毛多钱一斤。一年一两千块钱,两头小牛的收入也就一千多块钱,没有别的收入,一年家里花销也不少。所以一年够吃,够花就是会过日子的了。
家里大姐高中毕业说出去打工,可是一个女孩子在九几年的东北,也没什么出路。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由于信息的闭涩,见识的匮乏。也只有找婆家一条路。大姐先去学习裁剪,也没有钱学了一阶段,也没有学怎么样。就经过亲戚的介绍,和一个邻村的柳姓青年相亲,双方看着还可以就定下来了婚事。在市里商量婚事,不在家。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