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
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据佛经记载,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后来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八罗汉。关于十八罗汉后来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
一说是著《法住记》的庆友和尚与译经和尚玄奘。前蜀张玄和五代僧人画家贯休分别画了十八罗汉图,宋代时,苏东坡分别为上述的画赋诗题赞。认为十八罗汉中的第十七尊罗汉是“庆友尊者”,也就是《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尊罗汉是“宾头罗尊者”(为第一尊罗汉的异名。)一说是伽叶与布袋和尚。清朝皇帝乾隆则定十七罗汉为降龙罗汉(即伽叶尊者),十八罗汉为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在民间工艺品的十八罗汉,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生龙活虎,造像形象生动。
释迦牟尼身边十六个修行者。是佛经中提到最多的一组罗汉。佛涅槃后,曾令十六大阿罗汉永住间,济度众生。
现存最早记载所有十六罗汉名字的汉译佛典是《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由唐代高僧玄奘所译,难提密多罗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庆友”,十六罗汉即宾度罗跋惰、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里迦、伐罗弗多罗、戊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十六尊者。
由于十六罗汉的生平资料很少,自《法住记》译出以后,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通崇奉,其造像也逐渐流行起来,但是《法住记》中并没有对十六罗汉的的相貌进行具体描述,造像者根据佛教常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进行艺术夸张,塑造出了清奇古怪的罗汉形象。关于十六罗汉的图像,最早的是《宣和画谱》的记载,后梁张僧繇画有一幅十六罗汉像;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最早的是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发愿造的十六罗汉圆雕坐像。此外,苏州用直保圣寺、山东长清灵严寺保存有北宋塑造的罗汉像。
据杂阿毗昙心论卷五、俱舍论卷二十五等所举,即:(一)退法阿罗汉,又作退相阿罗汉,指遭遇小恶缘即容易退失所得之果位者。(二)思法阿罗汉,又作死相阿罗汉,指由于忧惧退失果位而思自害者。(三)护法阿罗汉,又作守相阿罗汉,指能守护而不致退失果位者。(四)安住法阿罗汉,又作住相阿罗汉,指不退亦不进,而安住于果位者。(五)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六)不动法阿罗汉,又作不坏相阿罗汉,指永不退失所得之法者。
上述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为钝根者,故得时解脱或时爱心解脱,而后者系属利根者,故得不时解脱或不动心解脱。详言之,倘若能遇善因缘而得入定之解脱,称为时解脱;随时可入定,而无须等待某种特定因缘之解脱,称为不时解脱。又善护自己所得之阿罗汉果,并解脱烦恼者,称为时爱心解脱;不再由于烦恼而退失果位之解脱者,称为不动心解脱。此外,不动法阿罗汉以其利根之形成,又分为两种,即:(一)本来生就不动种性者,称为不退法阿罗汉、不退相阿罗汉。(二)由精进修行而达不动法者,称为不动法阿罗汉。此二者合上述之五者共为七种阿罗汉。若再加缘觉、佛,则总称九种阿罗汉,又称为九无学。
五代时高僧贯休大师,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
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形像,身着僧衣,简朴清净,姿态不拘,随意自在,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据法住记所载,十六尊罗汉承佛敕命,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即:
(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
(二)十六罗汉为禅宗寺院主要之造像,呈清高脱俗,优闲自在姿态。十六罗汉之画像,尤以五代贯休之十六罗汉图与北宋之十六罗汉图(今藏于日本清凉寺)均为脍炙人口之作。此外,盛传于世间之十八罗汉图,即于十六罗汉加绘达磨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加绘降龙、伏虎二尊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