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科举的题目越来越难了!”丁月华看着黄布上新贴出来的题目:“士、农、工、商”。如果说参加初试的人约莫有320多人左右,那么能通过初试的只有63人。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初试的题目是问答题,题题与现实相关。诸如“某县常年少雨,田地约3200顷,亩产大米约2石,此县共有人口56000人,每年该县粮食能否自给?如不能自给需如何解决?”“如何提高该县田地产量?”“如何加快工程速度?”“律法实施的关键是什么?”当时丁月华记得在座的近半考生那脸色,绿油油的,要不是考官表示尽力作答,估计不少人甚至早已羞愧离席。而发榜之后,结局很残酷:现今能和自己坐在一起参加复试的也只有这62个人。
站在前面的考官据说是当今的侍中聂佑聂大人,只见他脸色变幻不定,宣读道:“请诸位考生以‘士农工商’为题,写一篇文章。”
台下的考生早已面面相觑,这“士农工商”四阶,古已有之,只要熟读诗书者,基本都知道,这有何好写?聂佑看着台下面面相觑的众人,心中早已惊惶不已:还好自己是官,要不然,真的碰上这样的题目,恐怕以自己的能力,初试便已经......
丁月华皱着眉细细思索,若说一开始来应试是为了躲避家人,如今,他已经深深地沉浸在这一连串的难题之中。就在他思索之时,旁边一考生却是拍案击节,叹道:“这吴国科举,当真别开生面,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说罢,奋笔疾书。周围的考生见状,不得其解。
丁月华皱了皱眉,那考生一副书生打扮,文质彬彬,倒也一表人才,为何他如此感叹......?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就在他再看向那四个字的题目时,一个念头猛地脑海中闪过,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可是又想不出来。周围不少考生已经开始落笔了,反正把书上的内容照搬下来,总不见得错吧,可丁月华却依然呆呆的看着那四个大字......
校场上,龚兴国看着百步开外的箭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举起手中的铁胎弓,然后从背后的箭壶中抽出一支箭来,然后拉成满月,随着“嘣”的一声弦响,空中一道淡黄色的光芒直冲远处的箭靶而去,“咚”的一声,强力箭支死死的钉在了箭靶上,而红心周围的稻草被震飞不少,整个箭靶似乎都有些摇摇晃晃。就在旁边负责计数的考官还未开口报出分数的时候,他却丝毫不犹豫,一箭接一箭飞速射出,“嘣、嘣、嘣......”的声音不绝于耳,就在最后一箭电射而出之后,考官高呼:“龚兴国,10环7次,9环3次!”
旁边观看的考生不由得大哗!就在龚兴国摆下铁胎弓,走回自己的位置时,一个火红色的身影却再次发出不屑的声音:“本姑娘可是10环8次。你可别被淘汰了!”龚兴国哈哈一笑,说道:“应该不会吧。估计咱们俩的分数应该是比较高的了!何姑娘,也不知道待会的骑术怎么个比法?”
那旁边身穿红衣之人自然是何玉凤。只见她皱眉想了想,说道:“这就不知道了,不过,说心里话,这科举蛮有意思的。”龚兴国笑了笑,说道:“是啊,海选让咱们一个挑四个!没想到初试比兵器,居然是让咱们拿起硬木兵器挑下去九个,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好了,哈哈!说不定接下来的骑术,会是让咱们骑马对战呢!”何玉凤眉头一挑,说道:“那敢情好,也让你见见本姑娘马上的本事!咦?”
就在这些考生还在比试弓箭的时候,却有一队士卒不声不响的牵了十几匹战马进来。两人心中诧异,面面相觑,同时开口道:“难道真的是马战......”
兵科复试的考场内,秦云羽看着那些抓耳挠腮、踌躇不已的考生,会心的笑了起来,没想到皇上的点子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天马行空,无迹可寻。这次的“模拟题”乃是“郡城防卫战”,而考生就是这场战斗中代表郡城的军师,既要战胜对手,又不能让已方损失惨重。至于怎么谋划,就要看他们的造诣了。而他头上的一副巨大的地图上,标注的赫然就是庐陵郡和武夷山脉!
理科的考场中,一名年约三十的男子却心无旁骛,聚精会神的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答卷,而他答卷的内容就是描述如何在吴国境内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月二十八,整个建安城的人们都冲到告示面前,因为最终能够参加殿试的人将会出现在这些告示上。
“文科:薛慕远、李勤、丁月华、司空权、司马广、张少游、刘闻天......此十一人,文辞豁达,见识不凡,深得政略之纲领。请于四月初一辰时至宣政殿进行殿试!”
“武科:赵子义、龚兴国、何玉凤、王猛、赵文烈......此二十人,弓马娴熟,武艺出众。请于三月二十九到校场进行准备,于四月初二辰时至宫城进行殿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