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章哲的圣旨在吴国逐一公布,所有的吴国人都知道:吴楚之间的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而章哲更在此次的圣旨中,向吴国民众告知:楚国相约山越蛮族,共同进犯吴国!
作为西线吴楚交战的战场,章哲身为皇帝,亲自担当起统帅的位置,而军师却是一个籍籍无名、叫做秦云羽的年轻后生。至于南面防御山越的重任,则交到了吴国太尉司徒勇的手中,而新晋兵科状元、文科探花的薛慕远将担任军师一职。
此消息在吴国瞬间掀起巨大的舆论声浪。在所有吴国的人心中,最令人担心也最不出人预料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虽说章哲一再安慰民众,但是不少百姓对此次战役仍然表示出巨大的担忧。无论街坊、茶馆、酒楼、闹市、菜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在讨论此次吴国以一敌二的不利局面。
普通百姓担忧的是楚国和山越进犯之后恐怕会大举掠夺,眼瞅着刚刚好些的日子难说就这样成为历史,万一吴国真的易主,后果不堪设想,单单是税率一项就会让这些百姓不寒而栗。而之前受过章哲恩泽的难民则是坚定的站在了章哲这一边,毕竟安置了数十万难民,给他们供衣供食,帮助他们渡过艰难的寒冬,更在新的一年里给予他们新的田地进行耕作,这样的君主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是坚定不移的明主。而这些人发出的声音无一例外都是偏向章哲一方的,而随之而来的寒门士子们更是将希望放在了吴国身上,因为只有章哲才能让这些虽有能力,却因身份无法出人头地的人振翅高飞!
至于所谓的文人雅士倒是反而低调了下来,毕竟只要有些学识,便知道这场仗极不好打,这时候保持缄默、作壁上观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毕竟身在吴国,总不可能当着吴国人的面说吴国战败的可能性极大吧。
而世家的态度,却是各自不一。世家出生的人,最担心的不是国家的兴亡,而是家族的利益!这些大小世家心思各不一样,有的支持吴国,有的却沉默不语。
而作为吴国最吸人眼球的五大世家中,魏家的门庭络绎不绝,不少形色各异的人进进出出,其中不少人是借此机会探听消息的;而赵家却在喧嚣中保持了惊人的沉默;孙家却因为孙闻雍参与战事,目前正在忙着南面作战一事;而顾家却是依旧打着儿孙婚事的名义在许多较有名望的世家中往来奔走;李家却是丝毫不乱,似乎吴楚两国发生的事与他们无关,依旧继续操持其家族中的生意。
接下来,吴国科举完毕后,章哲却是对外公布了一连串的人事调动:其中,武科状元龚兴国、探花何玉凤为校尉,赶赴豫章郡协助防守!榜眼赵子义为校尉,协助建安城防守及兵士训练!武举人王猛、赵文烈为校尉,赶赴庐陵郡协助防守!最后三名武举人则赶赴安城县秦公明将军处听候调用!
文科状元李勤、榜眼刘闻天能力突出,分别为廷尉左平、会稽郡海盐县县令,即刻上任!其余司空权、司马广等五人,命为县丞,赶赴各属地任职!原属官回建安城待用!
没过多久,就在人心不定、朝纲略显混乱的时候,章哲再次利用圣旨爆出重磅炸弹,那就是吴国和楚国初战告捷,吴国以三万兵力在豫章郡安平一带击败五万楚军!虽说吴国自身折损了近万兵丁,但是楚国那五万多士卒能够败逃回虎林关的恐怕连五千都不到。
此消息一出,全国哗然!虽说吴国阵亡士兵自然令其家人心碎欲裂,但是更多的人却对此次战役产生了更大的期望!不少百姓甚至焚香祷告,为吴国祈求胜利!而接下来,章哲连连颁旨,不但犒赏有功将士,更是积极从各地征集医者为前线死伤的将士进行医治,而阵亡的士卒家庭则在贾文若一一拜访下毫无缺漏的得到了应得的抚恤!此举一出,章哲的贤德之名则是飞一般的上升,而贾文若更是广受百姓爱戴!
此时的乍浩却是最忙碌的人,每天都有特殊的“侍卫”将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入建安,其中最多的,不是楚国和山越的,反而是各大世家的!
“赵尚贤果然老谋深算,居然知道低调行事,其弟赵尚忠不但一副在朝中认真做事的样子,其家族成员也比平时收敛了许多。而且全家上下口风极紧!”乍浩看着章哲,有些皱眉的汇报道:“臣多次安排人试探赵家口风,却一直未得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章哲略作沉吟,开口说道:“赵家如此这般,想必是赵尚贤仔细叮嘱过的,那盐铁这一块的财务方面是否有所收获?”乍浩说道:“臣倒是命人悄悄的核算过账目,却发现这盐铁一块,不但账目清楚,而且就连所存库银也是丝毫不差!”章哲皱眉道:“这就有些难办了......”
乍浩思索片刻,眼中狠厉之色一闪,说道:“皇上,是否需要臣抓几个人‘好好的’审上一审?”
章哲却摇摇头,答道:“不可,此乃打草精蛇之举。不过......”章哲心中一动,说道:“赵家负责盐铁多年,此间奥秘难以为外人所知。这盐铁一项朕和云羽他们盘算过,万万不可能如此之少,想来其必有贪墨之事,要查出来恐怕也需一番功夫。这样吧!既然建安城内难有收获,你不妨派手下人,随同刘闻天一起到会稽郡海盐县查查看,一来有他作掩护,调查盐场时行事方便,二来可以让咱们的人查查这些盐场的人是怎么行事的?如有疑问,需细细查探,至于明面上的东西,朕自会想办法解决!”说到这,章哲拍了拍比自己还要高的乍浩,微笑道:“朕命你亲自负责此事,你可要好好把握啊!”乍浩连忙谢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