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后宫一
朱由检在周皇后的陪伴下,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就返回乾清宫,他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明末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史上总称为三大案。这些虽然与朱由检无关,但是都发生在宫内大内,其案情扑朔迷离,难以彻底查清,成为史上迷案,这样的事件是朱由检深深忌惮的。同时,现在自己的食品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这是不能容忍的大事,当务之急,整顿后宫,清除魏忠贤党羽,确保自身安全,成为首要目标。
“朝廷党争不断,宫内魏忠贤专权,要想培植自己的势力亲信,谈何容易啊,眼下的路只有一条,简单而且方便,那就是依旧培植阉党,这才是目前的出路。”坐在书案后边的朱由检轻轻的放下茶杯,对身边的小太监王建吩咐道:“去,把王承恩给朕叫来。”
“遵旨,”王建不敢怠慢,躬身退去。
一会儿,王承恩从外面进来,跪倒磕头:“奴婢王承恩叩见皇上。”
斜靠在卧榻上的朱由检并不说话,只是盯着王承恩不错眼珠的看着。
对于这个王承恩,崇祯皇帝是太熟悉了。
在朱由检出生之前,王承恩就被东厂安插进信王府做内应监视崇祯。可以这样说,他是看着崇祯皇帝出生,陪伴他长大,十多年的近距离接触,王承恩对年幼的信王朱由检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他们之间虽然地位悬殊,但是感情无比深厚,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竭尽全力辅佐崇祯,在城破国亡的最后时刻,陪伴崇祯皇帝双双自杀殉国。
“忠心难得,人才难得。”朱由检想到这些,喃喃自语。
“平身吧。”朱由检淡淡的说完,笑着问道:“这几日没见,你在忙什么呢?”
“回皇上,奴婢正忙着整理信王府,魏公公让奴婢尽快安排人手进宫伺候皇上,此事正在办理中,”王承恩答道。
“嗯,好,进展如何?”
“回皇上,刚刚开始。”
“什么,刚刚开始?”崇祯皇帝闻听此言,在卧榻之上一跃而起,怒声呵斥:“朕让魏忠贤令你尽速办理,你却拖延迟缓,是何居心?”
王承恩慌忙跪倒,浑身颤抖,“奴婢办事不力,望皇上恕罪。”
“来人,速传魏忠贤宫外等候觐见,其他人等全部退下,王承恩跪地思过。”愤怒的吼声传递出的威严气势,让乾清宫内所有太监都体若筛糠,随即全部躬身离去。
匍匐在地,浑身哆嗦,冷汗直冒的王承恩懵了,明明自己上午刚刚得到的消息,不敢怠慢就开始安排,这才两个时辰皇上就龙颜大怒,斥责拖延迟缓,真是君心难测啊。
少顷,一双手,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的抱在王承恩颤抖的双肩上,“大伴,起来。”朱由检轻轻的说道。
王承恩抬起头,看着近在咫尺的朱由检满面微笑的抱着自己的双肩,愣住了。
“起来。”朱由检连拉带拽的把王承恩拉起来。
“朕初登大宝,宫内不稳,不得已才如此这般,大伴勿要惊慌。”
面对惊魂未定的王承恩,朱由检需要给予一定的安抚,让他尽快的恢复平静。
闻听崇祯皇帝这样说,再用余光环顾一下宫内大小太监悉数离开,王承恩的心情稍微放松下来,久历风雨的他知道,皇上是有话要和他说,再次跪倒:“奴婢久沐圣恩,自当忠心耿耿,以报皇恩。”
看到王承恩这样快的就领悟到了自己的意思,朱由检很欣慰。
“起来说话吧,”他笑着再一次轻轻扶起王承恩,“大伴,后宫必须确保绝对安全,这是你最重要的责任。所以,你要选择安插可信之人担负起必要的职责,御膳房,皇后哪里,皇嫂哪里,朕的身边是重中之重,优先安排。”
“奴婢遵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