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魏党十二
看着这么的多的奏折条陈,朱由检的头都大了。这样的情况不是他所乐见的,“来人,”随着一声招呼,王承恩应声而入,“老奴在。”
“伴伴,安排识文断字的太监宫女,过来几个,把这些都区分整理一下,把和魏忠贤有关的转到你哪里和曹公公先看一下,今晚再议,其他的均按照内忧外患,财政匮乏,军事疲废,三项事宜区分出来,待朕御览。”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一声,躬身退出,安排人手去了。
………………
明志记载:明初时期,太祖朱元璋为避免宦官势力过大,曾下令禁止宦官读书识字。到了宣宗时期,宦官读书识字的情况稍有好转,进入到万历朝和天启朝时期,太监势力日趋强大,宦官宫女们学习文化读书识字的情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把宦官宫女从小进行学习培养,配备老师,进行教学,小宦官宫女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一度以读书识字为荣,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能够直接进入到书房伺候或者在乾清宫担任值守,有机会进入到皇上的视野之中,得到认可。
………………
卯时,(傍晚五点),乾清宫。
距离书案左侧不远的地面上,一张木色鲜艳,纹理清晰的花梨木餐桌安置于此。餐桌上,四盘鲜香扑鼻的菜肴和四碟精美小菜错落有致的摆放整齐,干净的碗筷置于一旁,酒杯中斟满酒水,王承恩垂手伺立一旁。
朱由检随意的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美味佳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王承恩躬身上前一步说道:“圣上,这是御膳房今天制作的晚膳,厨子都是咱们信王府的老人,请圣上放心食用。”
“宫内事宜都安顿妥当了?”朱由检看了一眼王承恩。
“回圣上,老奴亲自把关,都安顿妥当了。”
“好,伴伴,你过去,把曹公公叫来,咱们一起用膳。”
身旁伺候的小太监刚刚拿来增加的两副碗筷,曹化淳就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进入了乾清宫。
午夜时分的惊魂一幕,清醒过来的曹化淳现在回想起来还冷汗直冒。
当时他正在旁边扶着朱由检下台阶,眼睛的余光中忽然感觉对面箭光一闪,东厂多年的历练直觉告诉他,那是箭头在火把映衬下的冷光,来不及多想,他顺手拉了一把崇祯皇帝,就在圣上身影一晃的瞬间,一只箭簇直接射进了他的肩胛,受到惯性的影响,他的身子不由自主的往后一倒,随即他就感觉到身体被重重的压倒在地,然后就昏迷过去了。
等他醒过来,圣上早已回宫,身边都是锦衣卫和奉旨前来救治的御医,好在箭头没毒,御医把最好的刀伤药给他敷好又紧紧的把受伤部位紧紧的包裹住,这才缓解了一下剧烈的疼痛。
在他的治下区域,京城戒严期间,居然发生了刺杀皇上的惊天大案,这让他胆战心惊,顾不得伤痛,他爬起身来,仔细看着搜缴到的作案武器:一张软弓,一只箭壶,箭壶里尚存的三支箭。
这是五军营张世泽偏将带领的亲军护卫在锦衣卫北镇抚司大厅左侧的一排平房顶上,发现了案犯留下的武器。至于张世泽和其他几位偏将早就在英国公张维贤的带领下沿着案犯留下的足丝马迹分赴四周进行搜查去了。
“汝等仔细看看,把弓箭和箭壶都的式样都仔细的记在心里,现在就立刻行动,仔细查访,确认消息者本同知即刻升赏。”他看着眼前一群手下,大声说道。
手下答应一声,纷纷消失在无边的暗夜里。
曹化淳忍着肩胛处的疼痛,默默的坐在椅子上,他需要仔细回想一下,圣上来之前都有谁在这里,怎么在清场后还会有刺客埋伏在房上,到底是那个环节出了岔子呢。
“同知大人,下官有机密事宜通禀。”一个身材矮矮的矬廋子低声在门外站立。
“近前说话,”曹化淳盯着门口的矬廋子也低声说道。
进得厅堂,矬廋子目光犀利的扫视一眼四周,见并无其他人,这才躬身一礼,轻声说道:“大人,下官乃北镇抚司诏狱所百户路德林,今天晚上是下官在诏狱执夜,午夜时分下官闹肚子,来到外边茅房入厕,正好赶上清场,下官猫在茅厕没敢出来,等清场结束后,下官刚想溜出来回诏狱的时候,就看到茅厕的墙上有一个人悄悄的过去了。”
“哦,”曹化淳闻听一愣,霍的站起来,几步来到这个百户的身边,压低声音问道:“此话当真?”
“下官决无谎言。”陆德林肯定的说。
“你可看清此人面目?”曹化淳急切的问道。
“火把光亮不甚明亮,看面庞和身形,好像是魏大人魏千户。”
曹化淳吓得倒吸一楼冷气,魏大人魏千户,难道是魏钊?他急切的问道:“可是魏钊?”
路德琳说:“光线不甚明亮,看面庞和身形,好像是。”
“好,路百户,此事不得说与外人,走,带本公前去查看。”
锦衣卫诏监厚重的大门鉴于安全原因平时轻易是不能打开的,一般人员往来都在侧边的一个小门出入,出了这个小门往后,一大片黑压压的建筑物就是诏监所在,靠着旁边宽大高耸的围墙边上,就是陆德林所说的茅厕。
在火把的光亮里,茅厕围墙上有几个清晰的脚印留在上边,见此,曹化淳压低声音说:“路百户,刺杀皇上乃是谋逆大罪,本公命你带诏狱最好的衙役悄悄的彻查这几个脚印,拿到切实证据,坐实魏千户,切勿打草惊蛇。事成之后,本公自会禀明圣上,汝首功一件。”说着,又伸手拿出一块腰牌,递给路德林,“这几天京城戒严,汝凭此腰牌可自由行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