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乱局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宣德三年(1428年)(宣德以后,行政区划确立为两京十三省,明朝在全国设有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十五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省)”,布政司下辖府和直隶州。都指挥使司方面,共有十六个都司、五个行都司、两个留守司。此外,在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西北八卫”。
陕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陕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西安府,下共八府二直隶州。
八府: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延安府,庆阳府,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二直隶州:灵州,兴安州。
终崇祯一朝十七年,陕西地区天灾人祸连绵不绝,《明崇祯通史卷三》《通史卷八》记:政府饮鸠思渴,加派不已,“旧争未完,新饷已至,额内难缓,额外复急。”百姓“言至死而不惊,言至生而无策。”走投无路的百姓“转而向盗,与其坐而饥死,何不为盗而死。”
由此可见,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政府依然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贪官污吏横征暴敛,把无数百姓推向了死亡的边缘,进而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也让大明王朝跌入深渊。
………………
天启七年(1627年)九月初十,紫禁城,乾清宫,巳时(上午九点)
礼部郎中马懋才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前来觐见崇祯皇帝。
马懋才,延安安塞县人氏,敢直言,为民请命,历史上在崇祯元年(1628年)奉旨入陕调查灾情,写出了流传后世的《备陈大饥疏》,给明史研究者留下了最真实的记录。
看着跪在殿内的马懋才,朱由检不由自主的心潮有点小起伏,他沉默良久,稳稳心神吩咐道:“爱卿平身,赐坐。”
就坐后的马懋才心里忐忑不安,他想不明白,自己一个礼部的郎中仅仅是从四品的官员,为何得到皇帝的召见。
朱由检的开场白直接切入主题:“爱卿,朕闻听你是陕西延安府人氏,离家多年,朕意派你和王伴伴同去陕西,查看灾情,赈济灾民如何?”
陕西灾害情况严重,马懋才是了解的。他是陕西人,平时就非常关注家乡的消息,现在听到崇祯皇帝直接委派他返回故里赈济灾民,非常兴奋,躬身施礼:“微臣愿往。”
朱由检点点头,接着说道:“连年大旱,陕西百姓苦亦久亦,冬季即将来临,则更为艰难,朕甚忧之。”他站起身来,慢慢的走到马懋才的身边,“爱卿此次前往,需着(zh)实办理此事后,呈送纾解困局之策,暂留置在陕,等候朕旨。”
本来朱由检想直接提拔马懋才担任陕西布政使,但对于这位的能力有所疑虑,所以暂时选择了一个择中办法加以考察。
看到马懋才面露欣喜之色,他咧着嘴,苦笑了一下,冰冷的语气隐藏着愤怒,“朝廷府库空虚,竭力安排赈灾银两五十万,要多购粮食发放灾民,严旨各地不得贪墨挪用,爱卿与王伴伴需督查到底。”
送走了马懋才,朱由检又对返回来的王承恩说:“伴伴,朕派你出行,一则赈济灾民,考察官吏德行,遇有胆大贪墨之徒,朕授先斩后奏之权,二则调配东厂忠心机灵之人分别安置在沿途及陕西各地,已做消息探查,及时禀报于朕。所需银两到国公府内所存银两取之。”
王承恩此时才领悟出朱由检安排他出行陕西的用意,“老奴定不负圣意。”
………………
旭日初升,霞光满地。
沉积了千万年亘古不变的黄土高原,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命运的轮回。它经历了多少刀光剑影,它又目睹了无数烽火狼烟,笑看风起云涌,静观世事变迁。
一股旋风吹过,官道上扬起阵阵尘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