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徐庶正在谋划长安,负责镇守关中的司隶校尉钟繇和议郎张既正在议事,商议曹操的两封将令。
第一封将令是对赵云的队伍不搜查、不阻拦,全面放行;第二封将令是相机截下赵云招募的人员和家属。
钟繇看着这两份明显矛盾的将令,询问张既有何看法?
张既把自己的推测告诉钟繇,第一封将令肯定是有特殊原由,赵云队伍中应该有特殊人物同行,为了避免麻烦,才下此将令,三公子跟随赵云同行,或许与此有关。
至于第二封将令,可能是因为赵云利用了丞相这个通关令,招收大量武者和匠人,丞相才下发第二道将令。
关键是丞相没有言明废除第一条将令,而且印章也不一样,第一封是丞相府的大印,第二封却是曹丞相的私人印章。
这就说明需要在丞相没有废除通关令的情况下,“相机”截下赵云招幕的人员,一旦出了问题则需要执行人自己承担。
曹丞相的命令很含糊,有想截下来的意愿,但又没有必须截下来的决心,如何理解和执行看似有很大的弹性,实则非常难操作,一个不慎可能万劫不复。
钟繇也很无奈,自己的猜测与张既不谋而合,这个黑锅不好背。
赵云队伍里麻烦人物有一堆!特殊人物是谁?还有三公子曹彰、神将赵云、宗师王越,一群顶级剑客,据说还有赵云的一千亲卫骑兵,硬来肯定是不行的,容易失控。
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和理由,先把曹彰、赵云和王越等首脑调离主队伍,然后用军队强行把工匠和家眷与赵云的主要队伍隔开,直接带走工匠和家属,然后一个拖字诀,让这件事不了了之。
钟繇接到潼关守将夏侯德的急报,赵云队伍已经到达潼关,队伍有近万人。其中招募武者应该超过2000人,工匠1000多人,再加上家属有5000多人。
钟繇和张既就拦截方案进行了细致探讨,最后决定等赵云的队伍到了长安附近,由钟繇出面在长安城宴请赵云、曹彰、王越等首脑。
张既追逐悍匪和被掳走的平民,强行闯入赵云的大营,趁其首脑都在长安城,手下不敢太过反抗,把赵云队伍中的工匠和家属强行抢走。
赵云的队伍停在潼关休整,而且在大量购买驽马车,赵云和徐庶商量的第一项就是转移新招募的人员,还有就是得有足够的威慑力量,能让长安获得的利益能够带回天水。
赵云决定调动明暗两支力量前来长安,明面上由周仓带领天下镖局3000镖师前来接应,1000铁骑足以震慑普通宵小。
由齐战带领天水第二营秘密潜伏接应,5000铁骑、5000弓兵和5000步兵的天水第二营,有足够的力量给钟繇一个大惊喜。
赵云对钟繇的印象停留在史书之中,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
钟繇年轻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因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
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诸侯,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助曹操稳定后方,为曹操打赢官渡之战奠定了基础。
钟繇不仅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军略才能也非常出色,大败郭援、降服南匈奴单于,一个文人镇住关中群雄,非常了不起!
赵云和徐庶想更多地了解钟繇,赵云让铁三去后营带一个小兵过来。
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进入营帐,直接坐到赵云旁边,拿起酒壶自斟自饮,连喝了三杯才停下来,问赵云找他啥事?是不是可以不用再装小兵了。
赵云告诉壮汉,长安会有更多人认识西凉锦马超,必须老实呆在亲卫营,到时跟随第一批队伍先回天水。
马超也很无奈,若是自己暴露,让曹操有了防备,对后续计划影响太大了。
赵云问马超:“司隶校尉钟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