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长城和空心敌台的同时,戚继光也时刻关注着鞑靼各部的动态。虽然在他上任的第一年,鞑靼各部很给面子,没有主动发动进攻,但自己迟早要和他们展开对决,如何克制蒙古骑兵,就成了摆在戚继光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中国北方的作战环境以广漠草原为主,对于以步兵为主的明军非常不利,却适合鞑靼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所以每次双方对阵,明军都处于下风,吃了很多亏。
戚继光根据蓟镇的地理条件和鞑靼骑兵的作战特点,制定出了车、步、骑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新战法。即以步兵、骑兵与车兵合组成混编大营,相互配合,其核心是车营,它是战场上的主导。当时蓟镇骑兵、步兵皆有,独缺车营。
于是戚继光决定尽快构建战车营,这样在野战时,就可以为攻坚作战主力的马、步军等单位的强力支持后盾。
戚继光想起俞大猷在大同戍边时,曾建立过车营,就向俞大猷寻求帮助。俞大猷毫不藏私,将自己建立车营的设计理念、规划和制式倾囊相授,戚继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演变,建立了自己的车营部队。
在戚继光的规划里,车营本身的就是个攻守兼备的作战单位,一个独立的车营就包含有正、奇兵两队,装备最先进的火炮256挺,火铳512支,重型大将军炮8门,足以行使战术上的独立作战任务。
可以说戚继光的车营,是军事史上最早的装甲战车营,是专用于北方荒漠战场环境的军事部队。
在此基础上,戚继光加强对车、步、骑协同作战的训练,并与加长城和空心敌台互的相配合,形成自己独特有效的阻击骑兵攻势的战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