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花开花落花无悔
见到姜山,尘鸢子非常热情,他已经知道姜山是大师兄了,规规矩矩的行礼。马上将收集到的药籽,都取了出来。还别说,这小道童办事能力很强,短短几日,就收集到五千多种药草的草籽。
“大师兄,这些草籽,可能与师弟上次给你的那些,有所重复。主要数量太多了,根本无法一一辨别。但是师弟保证,这里都不是我们雪山派药园里的,都是其他门派和药店里收来的。”
姜山只是笑一笑,他也不在乎有多少重叠的,哪怕只比前面多出一种来,在他眼里,都是新的收获。两人结算完仙灵石,姜山忽然好奇,雪山派的弟子都出去历练了,门派大劫来时,这尘鸢子怎么办?岂不是枉送性命?
不禁问道“你怎么没去参加历练?”
尘鸢子把玩着仙灵石方砖,乐呵呵的,听姜山问起,赶紧收起来,正经的施礼回话,“回大师兄,师弟是师父从外面捡回来的。来时连仙根都没有,是师父和雪山派把我养大,弟子是哪都不会去的!”
姜山听他说完,心中有些惊讶,感觉这尘鸢子,是知道些内幕的。明知门派大劫将至,可他依然不会离开雪山派,这可是难能可贵。没想到,这么一个小道士,能有如此气节,真的让他感佩。一时之间,他不知说什么才好,最后只能点点头,“你……,事事小心!”
说完,姜山就起飞,去看聂师父。
尘鸢子也郑重的施礼,目送姜山离开“是,恭送大师兄!”
姜山直奔聂师父的住所,落入院中,发现厅上很热闹。仔细一看,伍凝玉和钟可凡都在,还有聂师父和程师伯。
四人见姜山到来,都起身招呼,行礼问好。
聂师父很高兴,先听了姜山雪山试炼的经过,又询问了长山派和阳山门那边,历练弟子的情况。姜山都详细说明,聂师父才算满意。
那伍凝玉,自从姜山进门,就一直在向他使眼色。姜山猜了好一会,才想到,她是想多住几日。便起身道“师父,徒儿想着,让两个师妹多住几日,不必急着回去。”
“哎~,不必如此,她俩已经住了两三日了,让她俩跟你一同回去。历练为主,不能荒废!”聂师父可不想她们在这里久住,谁知道那门派危机是什么时候发生?多住一日,就多一分危险。
姜山也知道聂师父的意思,尤其掌门道人,曾经叮嘱过他,不能返回雪山派,否则,这历练的安排,就白费心机了。
那程师伯,今日似乎很有兴致,指着墙上一副字画,对姜山道“姜山贤侄,你看那副字画。是你一位师叔送给你师父的,你给品鉴品鉴?”
姜山心里一阵苦笑,自己一个小海员,附庸风雅,品鉴字画?有点太强人所难了吧?不过,他对古代的东西,都有些专研,字画类的古董,虽然不太明白,但肯定比看热闹的要强一些。
自恃有些基础,他便去那字画前面,准备班门弄斧一下。
那画上的景物,是典型的水墨工笔,画的是松鹤,可那鹤,却没有着色,似乎是个未完成的画作。可这未完成的,没有着色的工笔画,却看着极为细腻,一点没有突兀之感。每一笔,每一线条,都清晰分明,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高手的杰作。
再看那字,是一篇草书。从落笔运下,其势不断,连绵回环,字墨饱满,随乱生美,颇有雅风。
姜山不住点头,这字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夫,是写不出来的。那运笔的手法,含墨均匀,收放自如,扬扬洒洒。让他想起一位书法大家的话,叫做“日练千字,必有所成。”想来这世间,万事都是以熟生巧,方得大成。
再看字的内容,姜山就更觉得有意思了。
这是一首词的下半阙,起首写了“长街”、“短亭”,又引了典故,写道“立程门”,举的是“程门立雪”的典;后面写“至虚名”,“无遗墨”,“不吟咏”,“有回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词牌填的平仄,但韵脚是分明无误,一看就是个行家里手。
选用的平声韵,八庚九青十蒸部。之所以看出来是词,是在韵脚,只有词韵,是可以多部通用的。到了诗上,就严格的限定了一个韵部,只在《平水韵》里。所谓的韵,简单说就是韵母,ing,eng;换到诗上,就不能同时存在两个韵母了。
姜山也曾经填过词,但只能照着词谱去填平仄。饶是这般,让他写个五言、七言的小诗,他还是能做到的。肯定不会平仄不合,韵脚错乱。比起很多小说里,啼笑皆非的诗文,强的太多了。
记忆最深的,姜山看过一个热播的电视剧,作者居然还觉得那句诗很出彩,竟是七个字都是仄声;姜山想给她算成拗句,都不能够。诗的基本结构都谈不上,何以为诗?所谓拗句,是要在下一句基础上,对上一句进行挽救,可那二十八个字,就只是二十八个字而已,根本和诗的格式没有半点关系。
且不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基本的平仄音,在姜山看来,那作者都是不清楚的。更遑论上声、下声,去入之声,对那作者来说,就显得更复杂。词律、音律什么的,都和拗句一样,她根本不懂。
很明显,那作者就是写了二十八个字,四句话,就以为是诗文了。诗文总共就四句,两个韵脚,还都不在一个韵部里。全文平仄不合,韵脚错误,根本连打油诗的水平都算不上,居然在电视剧上荼毒年轻人。真是门外看热闹,行家知门道。
现在看这半阙的词,明显是个老者所做,不论从叙事角度,引典的转承,都足见岁月的积淀。最大的趣味,是他没写上半阙。
一般情况下,诗人也好,词人也罢,来个雅趣,写个上半部分;留着后面的意境,让人去遐想。
可这位不是!他写了下半部分,让你去猜前面的剧情。也算得上别出心裁,独树一格了,以古人的见识,也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物。把姜山看的苦笑连连,实在能力不足,猜不透。以他娱乐的情趣来看,算作文字游戏罢了。
那程师伯见姜山发笑,来了兴致,“怎么样,贤侄觉得如何?”
姜山听他问起,赶忙回过身来,施礼道“回师伯,师侄才浅学疏,难登大雅,看不出什么门道来,还请师伯雅正指点一二。”
姜山想起那典故来,担心程道士有圈套,没有冒失。
程师伯哈哈大笑起来,却没对姜山说话,而是向聂师父说起“哈哈,师弟,你这高足深藏不露啊!不一般哟!”
聂师父心情也好,连笑几声,“你别把他宠坏了,我看他说的是实话,不懂就是不懂,假的真不了!”
“哈哈哈,你呀!我看是你宠着他才对!”
两个老头子,你一言我一语的,开了话匣子。姜山和两个小师妹,识趣的告辞。聂师父再次叮嘱她们,尽量不要回来,“影响历练”。
姜山连连答应,带着伍凝玉和钟可凡,飞离雪山派。
一路向西,把伍凝玉和钟可凡搞蒙了,赶忙追上他询问,“大师兄,这是要去哪啊?”
姜山也不回头,大声喊着“我要去聿西第四镇!”
两女一听,来了精神,她们也好久没去市集了。便紧紧跟着姜山,直奔市集。
自上次来时,镇上的人少了许多。上次是道门大比的前夕,都在做准备,这次三人来时,街上的人数,就相对正常了许多,三三两两,毫不拥挤。姜山在商行取材料时,也没有排队的情况发生,直接到柜台交了八四、八五的号牌,付了货款,取回四个戒指的材料。
姜山带着两个师妹,又进了交易大厅,想看看,那里有什么珍惜的物件。伍凝玉和钟可凡自己转去,姜山便把朵朵喊出来,帮他在屏幕上看着点。转了一圈,才发现一块特别的石头,周身发黑,晶棱分明,不反光,不纳色,朵朵说是“定魂石”。是一种古老的晶石,用途是保存元魂。
姜山很奇怪,元魂要保存?谁会闲的没事,玩元魂出窍?朵朵给他解释:“元魂不能离体太长时间,会消散。要是把元魂放到定魂石里,就可以千万年无虞。这‘定魂石’,是保存元魂的最佳材料。如果有人死亡,在临死之前,可以收集元魂,日后就有再造真身的可能。另外,这定魂石是精灵一族的必需品,精灵修炼,有此石在手,可以事半功倍。”
姜山恍然大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用的上它。既然朵朵说这石头好,他就买了下来,收入自己的戒指里。
姜山想着仇忘琴,她和冬迟一样,都是用的木簪,几次看见,都不如玉簪和银簪,感觉她太节俭了。如今已是五龙观的大师姐,还是木簪,略有不妥。
自从他看见玉清风的玉簪子,就有心给两女换个新的。出了商行,正巧路边有个卖首饰的店铺。姜山便驻足仔细看着,引来了伍凝玉的好奇,那里悬挂的,都是女人用的钗环首饰,她当然觉得奇怪。
凑过来,问道“大师兄,你这是要买什么?”
姜山一笑,诙谐着说道“给你们俩,换个簪子!”
钟可凡在一旁也听到了,拉着伍凝玉,带着点小兴奋,看着姜山挑选。直到看见他买了四个玉簪子,钟可凡才明白,她俩只是顺路得的便宜,姜山真正要送的人,根本不是她们俩。便小心翼翼的,收下玉簪子,没有多说话。
伍凝玉是闲不住的,换了玉簪子,美的不行,一个劲儿的,在姜山面前晃。这让姜山想起一件事情,上次央朵朵给伍凝玉做的法器,隔绝妖兽血脉共鸣的,样式是一条项链。也是朵朵依照亿万年前那件,选定的样式。
此时见她美的不行,便想起那件项链来,朵朵也及时的告诉他,再有一两次实验,就能彻底完成了。姜山和聂师父一样,两个师妹里,最担心的,就是伍凝玉。只有她没事,他才感觉对得起聂师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