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逛街,不能上网,众女眷们天天嚷嚷着无聊死了。
后勤人员在一次聚会上批评了赵一方林岩等人,说他们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大家都那么忙,特别是老王他们有时已经忙到连轴转了,却还不给她们后勤人员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管怎么说她们也大都是知识分子,起码比民工中的那些班组长的水平高点吧?
赵一方林岩大呼冤枉,说没给她们分配工作是因为目前的环境太差,仅仅是不想委屈她们,绝对不是轻视她们的能力。当初他们这群人刚被抛弃到这倒霉地方的时候,所有男同胞为了不让众女眷受委屈自觉自愿的担当起了所有的工作。除了曲玉华李敏等人还经常在机加工车间工作以外,其他女眷也只是负责营地的一些杂事而已,而且主要还都是程丽华宋悦等少数几个人参与管理,大部分丫头也仅仅在分配了任务时才勉强参加,比如给士兵和民工上课。随着士兵和民工学员越来越多,她们上课的任务已经很重了,所以才没有给她们分配其他任务。
程丽华说除了最初需要制定编写扫盲教材,大家的工作有点吃紧,后来就绪以后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无事可做,因为学员几乎没有任何基础,而且理解、接受能力较差,教程必须从零开始,而且每天还不能教他们太多,后来对肃州过来的那些丫鬟进行培训时发现她们也都认识字,甚至部分丫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简单培训后已经都能胜任扫盲授课工作,虽说是让她们负责家政工作,但咱们现在也没多少家务可做,就把她们全部吸收到了教育组,使师资力量大大加强,所以大家的空余时间就越来越多。
为了让无所事事的丫头们有事做,程丽华曲玉华等跟赵一方林岩商议给那些姑娘包括丫鬟们增加一些适当的工作,做一些文职、管理等工作。让她们后勤参与营地对民工的管理,比如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对各民工小组根据其工作性质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方法,包括机加工厂和木工厂的技工。虽说现阶段民工们干活的积极性很高,但为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绝对不能让老实人感到吃亏;无论是实行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都应该让踏实勤劳的人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人的积极性保持长久。
大家商议后同意了后勤组的提议,但王东林钟锐等人认为现在营地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特别是周边城镇的人员加入进来以后,各色人等都有,已经不是咱们初到这儿时仅仅是几个村的村民,担心女眷们出入工地不太安全,虽说几乎各班组都有民兵,但他们还是告诫后勤人员安全第一,在去各矿山各班组的时候最好带几个士兵,反正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士兵轮流在后勤值班,而且你们又是他们的教官,带他们一起出去也算是执行任务。
另外萧阳说雁儿娟儿她们也没必要天天跟着他去军营,除每周一次的集训之外也可以来后勤做些适当的工作。跟肃州的那些丫头们相比,雁儿娟儿她们除了武功好一点外,文化方面比人家差远了,所以让她们加入后勤,也学习一些现代文化和现代管理知识,对她们自己和营地都有好处。
程丽华龙雨她们的第二个提案是对各班组负责人进行简单的培训,让各单位正副队长、组长也在业余时间过来参加培训,在扫盲的同时也学习一些简单的管理技能,咱们就这几个人,不可能一直插手最基层的管理的,迟早需要他们这些人进行管理。所以你们应该安排一下,让领工的队长、班组长轮流过来上课。以后升职、提拔使用也应该考虑一下管理技能吧?对一些实在是学不会的咱们也不勉强,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尽量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怎么样?咱们又不收学费,我想他们应该很乐意参加的。
“好主意!”
“当然是好主意,这是我们这几个月验证过的。”
程丽华概括介绍了养殖场及蔬菜大棚的经验,说除了你们教给他们专业技能外,我们后勤也学习教授给他们不少专业的养殖、种植技术,顺便也教给班组长不少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知识,所以除了丫头们去大棚吃嘴以外,那些地方的管理基本上都由养殖组和种植组他们自己负责,我们只是按照墙上预定好的事项指导他们一下罢了。
营地内土地改造差不多的时候后勤她们就按照计划开始让民工们有偿提供农家肥,并用大车送往大棚和规划好的菜地果园。村民们对这种费时费力的劳动大为不解:王彪家的那些土地除了租给村民一部分外不还有近千亩吗?虽说远了点可以前不都是这么种的吗?干嘛要费劲整这些土地那得多少工钱?看着老爷那些家眷拿锄头的笨拙样子就知道她们没干过农活,可在她们的指点下大棚的蔬菜却长的那么好,她们是懂农活还是不懂?
清明节前后,后勤人员按照资料指导民工在已经改造好的相对肥沃的土地上种植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并把大棚内部分适合移栽的果树种植在规划好的果园内,其余几颗不适合移栽的果树只能等再过些日子拆除塑料大棚再让其露天生长。
自从塑料大棚旁边的两座玻璃大棚搭建起来以后,就有不少的民工开始在大棚里翻整土地、施肥等,后勤的人员按照大棚蔬菜种殖的小册子指导村民种上了不少的蔬菜,因面积有限后勤要求再建一座大点儿的大棚。而他们的玻璃炉自点火后除了检修以外就一直在一刻不停的生产,仓库里玻璃库存量也很大于是在她们的要求下就在大棚北侧又搭起一座30×40米的玻璃大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