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白袍军据守中郎城,已经陷入苦战。高琳乃高句丽名将高迁之后,自小生长在军营中,其父高迁手把手的教其打仗。高琳也是不负父望,长大后也成为一代名将,跟随尔朱荣四处征战,所向披靡。
陈庆之看到尔朱荣分出大军,渡过黄河,本也想趁夜撤离中郎城,回到黄河南岸,和元延明汇合。
可是人家早就防着这一招,二十几万人把中郎城团团围住,且几乎不停的轮流在进攻,根本不给白袍军任何机会。
陈庆之眼睁睁的看到对面元延明的十万大军覆灭,只有怒其不争,但也是毫无办法。陈庆之知道元延明战败后,洛阳必定不保。
想到这里,陈庆之心生退意,决定撤出中郎城,把军队带回南梁。但是,此事几乎难于登天,且不说围城的二十万军队,他们已身处北魏中心还往北,就要往南一路杀出北魏,才能逃出生天。
如何破围城而出,就是当下要解决的问题。陈庆之和清风道人商议无果,干脆把正在指挥守城的宋景休和鱼天愍也叫来商议,指挥让马念佛等副将接替。
众人经过一夜的商议,决定先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决战态势,给敌军造成最大的伤亡,以逼迫高琳做出围三阙一的打法,再想办法突出他们的路上包围。
次日,白袍军一改往日只是防守的打法,不时的还冲出城来,给攻城军队一个突然袭击,一支又一支白袍军冲出来,绕城厮杀攻城的士兵。因为混战在一起,高琳也不好用箭,只得派出大量军队截杀。
双方均杀红了眼,白袍军个个身手了得,每一名白袍将士倒下,都有十余名魏军赔葬。看到白袍军如此勇猛,高琳也是心生寒意,心想要搞掉这支万余人的军队,自己恐怕要陪上所有的军队。
而此刻,陈庆之在城墙上看到自己亲手带出来的白袍军一个个接着倒下,心都快出血。他两眼血红,双手紧握,牙齿紧紧咬住嘴唇,恨不得马上收兵。但他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尔朱荣回头赶来,更无生机。
清风道人也是眼眶湿润,不时的念着“无量天尊”,握着佛尘的手一直在抖动。
好不容易熬到入夜,双方几乎同时鸣金收兵。回城清点,白袍军遭遇成军以来最大的损失,一天倒下一千六百余人,但魏军更是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这一天的损失高达近两万八千余人。
白袍军前几日在魏军的猛攻下,也已损失一千多人,这样的话,白袍军从七千人下降到四千余人,这样的损失,不可谓不惨重。也难怪,陈庆之等一众将领心情沉重。
高琳连日来巨大的损失,也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必须改变策略了。他连夜召集副将商议,最后一致决定围三阙一,把白袍军全部引出城来,在其必经之路上,埋下五万伏兵,相信经过几轮箭雨,再来个前后夹击,相信定能把剩余的白袍军消灭殆尽。
苦战后第二天,魏军不再攻城,并躲得远远的,让出一条路。同时,高琳修书一封,送往中郎城,大致意思就是:你们都是忠义之师,我们很敬重!现在元颢已死,大家就没有必要拼得你死我活了,我们只要中郎城,对上面有个交代。即日起,我们让出一条路,你们三天内必须撤离,否则还会有大军赶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陈庆之等一众人就在等这一刻,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危险。就在高琳以为白袍军会在三天后的深夜撤离之时,白袍军当天中午就阵型整齐、气势汹汹的冲出城去。看到白袍军如此的训练有素,高琳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