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铭准备在结束支边之前再去一次一直对口帮扶的直过村——黄毛岭。
楚河的直过村已经不多了,很多已经在帮扶下脱贫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但还是有个别的直过村存在“等靠要”思想。黄毛岭就属于这一类。离小康的富裕生活还有一些差距。
直过村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仍处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新中国成立后跨越几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部落的统称。
丁大铭记得第一次去黄毛岭时,看得村民在用牛耕地时,绳子是拴在牛犄角上的,村民认为两个牛抵架时,就是用犄角,所以犄角最有力,绳子拴在上面,是最合理的。
丁大铭还专门在族长家里住了几天,教会他们做牛轭,就是牛梭子,深山里可以就地取材,用“人”字形的树杈,这种曲木到处都是,再挖榫眼凿洞眼,契合非常牢固。村民耕作时,用起来非常好用,也算是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了。
丁大铭也在族长和村民们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当然这些,丁大铭本来也不会,都是网上问度娘。
村里在对口帮扶下,实现了三通,通路、通电、通网。强大的中国移动实现了网络山区全覆盖。
但是,村里很少有智能手机,只是在村里的希望小学,有网络信号和首都大学对口支援的上网设备以及电脑教学仪器等。
村里虽然通了路,但是村民很少下山进城,因为与外界隔离久了,交流非常困难。再说很多东西都是支援捐助过去的,他们一般也不需要采买什么东西。
村里希望小学建好后,学生却召集不起来。
原因很多,最后还是有些“九漏鱼”。上面说来普九检查,教室里会坐满了“学生”,检查组一走,“学生们”又各自回家忙活去了。这些“学生”还会领到“午餐费”。
教室里没有学生,希望小学的老师也无法正常上课。
最后,不得已,村里的希望小学也就只能关门了。
丁大铭挨家挨户做工作,效果也不理想。
族长建议说,可以先打个样,让村民看到孩子读书比不读书强,是有希望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