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不在,小妹又患病,凌公绩托管会稽,闻人言你辱骂百姓,涣散军心,强征赋税,甚是猖狂!念汝是大将军凌操之子,我既往不咎,还望公绩收敛些。”一位阔面浓眉,壮如猿虎,估计只有二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柔滑的白色丝绸站在凌统面前。
“主公,公绩确实管得严重了些,可都是为了会稽郡啊”凌统见事情败露,直冒冷汗,那汗水顺着下巴滴落到地面,他的眼神东张西望,甚是紧张。
“你对江东一腔忠血,我孙伯符不忍心,且不怪罪你。小妹患病未好,望好生照料。”凌统把突然到访的江东少主孙策迎送到城外。然后转过身来时又暴露了本性。
“啊呵……,汤水,汤水”闺房里的孙玉玲嘴唇干裂,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不停的咳嗽。两个小丫鬟迅速倒了杯水,一个扶起郡主,一个喂汤水。
“郡主太可怜了,为了去跟从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与太守赌气,这不吃不喝的都有好几天了,这可如何是好?”一个丫鬟抹着眼泪,悲伤的说。
“小墨,啊呵啊呵……,帮郡主代写一封书信寄于小李子”孙玉玲吩咐丫鬟。丫鬟小墨刚走出门,快到书房时,看见天空中国一只信鹰被射落,好奇心催使她小步赶了过去,她躲在石门后面看到凌统手里拿着一封信,地上是那只掉落的信鹰,它还在扑腾,还在宣扬不屈不饶的意志。小墨快速回到书房拿起笔墨回到孙郡主的闺房,将自己见到的告诉了孙玉玲。
“快,唤…凌统…来正厅!”孙玉玲忍着头痛穿上一袭青衣,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赶到正厅。
“凌统,那封信何在?”孙玉玲虚弱的倚靠在椅子上,很吃力的对凌统说。
“郡主,什么信?凌统不知晓,还望指示。”
“小墨叫侍卫取来信鹰,送……给凌统细看”
“凌将军,请”侍卫将信鹰的尸首端到凌统面前,上面插着凌统独有的羽翎箭。
“哦,这鹰在空中盘旋,叫声凄厉,怕吵醒郡主,因此便射落了。”凌统看到自己的配箭无话可说,只能瞎编乱造。
“凌统!啊哈……,本郡主不想伤了和气,速缴上书信”孙玉玲大声呵斥了一句,结果咳嗽不止。
“郡主,末将不知是何书信呐?”
“你以为你拦住小李子见本郡主之事我不知焉!今日铁证如山,尚敢抵赖,这信鹰是本郡主送与小李子当传信之鹰,你是给书信还是非让本郡主遣你回曲阿”
见到孙玉玲如此执意,凌统只得从腰带解下信囊承奉与郡主。孙玉玲手颤抖着打开书信。
“青花枯荣已近一年矣,山川相隔千里,小李子甚是想念孙郡主。古人云救人一命,当以一生偿还,小李子无他本事,愿此生隔山隔水也护你前行。
桃花酿酒惹人醉,
一袭白衣入梦来。
世间笑容虽有情,
唯恋孙娇润眸心。
秋水寒凉莫患疾,
冰峰消融终相逢。
阴天时小李子感到悲伤,落寞,坐在城楼远远的看向南方,望眼欲穿,却只能看到万重山峦,想到你的英飒风姿,甜美的笑容,不禁魂牵梦绕,分别将近一载,你的模样已在我心里变得越发陌生,我好害怕,好害怕忘记你,你让我重拾活着的价值与意义。一墙之隔原来是那么触不可及,身体抱恙的你想必听到了小李子喊郡主的声音,患有心病的我懦弱无能,被阻隔在外,失去了前进的勇气!说得对,我这样的懦夫不配和郡主同甘共苦。郡主,小李子愿你早日康复。”
“凌统,本郡主识错你凌公绩矣,汝今后不得踏入我府半步”孙玉玲看完李珂寄来的信,强忍着泪水说道。凌统在孙玉玲面前单膝下跪,然后沉默的走出了正厅。丫鬟搀扶着孙郡主入了书房。过了两个时辰,一只信鸽从窗台飞向远方。
许昌城,黄昏。
“九州烽火起,一狼扮虎囚凤凰,屋檐下,院子里,凤凰啾啾掉羽色,白狼嗷嗷霸陵宫……”一群衣着朴素的小孩子一边玩捉迷藏,一边唱着不知道哪儿编的歌谣。
“丞相,许昌城到处传颂不吉利的歌谣,您看如何是好?”荀攸走进相国府向曹操请教。
“哈哈,荀攸啊,此事不可管,只得放纵,不然我曹操就真成那匹狼矣”曹操卧在炕上邪笑着说“是狼是虎我曹阿瞒都是汉室功臣,能奈我何!”荀攸见状后退去。次日相国府议会。
“丞相啊,吕布和袁术前后夹击刘备,原本胜券在握,可让刘备毫发未损的离开了徐州地界,这袁术和吕布分明是故意为之。”
“文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矣,刘备区区人马能在数十万大军中突围,不只是吕布和袁术互相勾心斗角,还有刘备手下的关张二人及那召唤幽灵的旷世奇才”郭嘉对荀彧说。
“哈哈,二位真乃吾之子房也,可曹阿瞒认为刘备这个伪善君子才是最难敌的,关张等人肯为他刘备卖命,说明刘备有过人之处矣”曹操大笑。他们讨论刘备整整讨论了一个上午。
寿春荷花池,花朵粉白,锦鲤暗游水底,清晰可见。袁术和阎象在栏杆上交谈。
“贼吕布,故意放走欺世盗名之大耳贼,还……还有脸跟我要粮食布帛!我早晚出兵灭了他。”
“主公,吕布乃见利忘义之人,好色之徒,莫跟此等人计较。倒是刘备这人很可怕”袁术军师阎象说道。袁术问为什么,可阎象只是笑了笑,没有吐出半个字。
“假冒皇叔之名,行偷盗之事,织席贩履之辈能掀起什么风浪……”袁术不满阎象说的话,使劲儿嘲讽刘备,那些话骂遍了刘备的祖辈,骂完袁术拂袖而去,留下苦笑不得的阎象。
“大哥,再喝点羊血吧,您身子弱,耽误不得”
“三位令弟,我早已恢复,不必再费心了,还有我们得走了,不能事事烦劳张太守,广陵四方坦荡,如若敌军来攻,恐拖累城中百姓,大丈夫,四海为家,另寻他处,再谋来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