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场1比0领先,局面明显对我方有利,但在中场布置中,更衣室里明显分成了两派。
按照教练扬科维奇的意思,应该重度回收,在禁区里摆起大巴车,力图守住来之不易的战果。
“你们9人回防,只留袁小文突前,我们下半场主打防守反击。”
听完主教练的战术训话,其他人太多都表示同意,只有在一旁大口喝水的张自立,脸上挂起了不满。
他虽然当上了队长,但还不习惯出任球队领袖,选择坐在更衣室角落,本来不打算参与发言。
可是听完扬科维奇的战术后,张自立明显有着不同看法。
喜欢与人争论的毛病又涌了上来,特别是进球之后的他感觉自己说话多了几分分量,于是率先提出意见。
“上半场我们门前险象环生,能1球领先完全是运气帮忙,要是一味死守,可能保不住战果的。”
扬科维奇对这个年轻队长是又爱又恨,打心眼里看中他的球场天赋,但又不得不面对他的叛逆。
“我们速度体能都不占优势,龟缩半场是最佳的选择。”
“可是一个球真的不稳,对方随时有可能翻盘!”
“所以才要加倍专注,一定要执行球队战术!”
这么多队友同事都看着,扬科维奇实在不愿当着众人争论,斩钉截铁地说出定论后,单独将张自立叫到一边。
“张,我知道你想要继续投入进攻,相信我,这点我比你更清楚。”
看着小伙子不服气的表情有所收敛,扬科维奇接着说道:“加强后半场的防守,重点不在守住战果,而是吸引对方前压,为反击留出身后空档。”
教练这么一点拨,张自立不满情绪少了很多,信心也回来了:“那我就不回撤太深,还是顶在前面负责偷袭呗。”
扬科维奇赞扬了他的攻击欲望,但还在继续调教年轻人的心态:“你不能顶在最前,否则没人给袁小文传球。”
若是世界顶级球队的防反战术,可以由后腰抢劫下球权后,直接长传冲吊,找到锋线的队友。
而更为极端的案例,顶级出球中后卫,甚至门线上的清道夫门将,都可以绕过中场队友,直接大脚找到自家前锋。
这样的做法干净直接,在几秒内完成攻防转换,也是当年流行的一大流派。
但这套战术,由这支国奥队来执行,却显得有些困难。
首先是队内后场防守球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不具备精确长传的能力。
而且唯一的突前前锋袁小文虽然身高有181CM,但体重只有66公斤,身体素质的限制,让他控制高空球的能力有限。
也就是说,传球点和接应点都不过关,长传冲吊的战术思路虽好,可惜无法执行。
更为实际的战术思路,是在获得球权后,出球找到中场组织球员,由他带球向前快速突进,并通过直塞球找到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