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徐庶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因为诸葛亮把一切都预知准确了。
诸葛亮说了,曹植必定会替徐庶解围。
而徐庶便可以顺势表达感恩,然后给曹植献计。
事实是,曹植不仅给徐庶解围,而且还非常高兴开怀地邀请徐庶到楼上阁房畅谈,把剩下一众文人直接晾在一边。
如此做法,近乎得罪了徐州所有文人。
曹植这么做,要么是赤子性情,率性而为。要么就是心机故意为之,为的就是拉拢徐庶的人心。
如果是后者,曹植便也算懂得几分掌握人心的帝王权术。
但是徐庶看得出,更多还是前者,曹植单纯就是率性而为。
而这,就是诸葛亮想要和徐庶演的一场戏。
如此,可以让徐庶投奔曹植显得更加自然平滑,让外人看起来曹植对徐庶极度赏识,不惜为其得罪徐州一众文人。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曹植这般看得起徐庶,徐庶如果还有几分热血,应当会对曹植死心塌地才对。
实际上。
被曹植这般对待,徐庶还真有那么几分感动。
不管怎么样,能够被认可,被如此以高士之礼对待,都难以不让人动心。
接下来的四艺酒会。
对于真正的有野心、有志向的人来说,其实已经结束了。
索然无味,完全被无视,还有几分愤怒。
但那是曹植,曹操的儿子,他们也就是敢怒不敢言。
至于徐庶。
曹植先是和徐庶对弈了几局,大呼名不虚传,称赞徐庶的棋艺是当世无双。
徐庶也不吝赐教,指点了一下曹植的棋艺,让曹植也是大有所获。
“我从前以为,丁仪之棋艺胜我几分,可称当世一流。今日见识先生之棋,方知我那是坐井观天,我与丁仪之流,远不如先生。”
“公子之棋,已然超越大多数人。而且,论棋艺,能胜过我者,天下亦不乏人在。当初在许昌,程昱大夫便曾对我说,论棋艺,曹营之中,有一人可稳胜于我,三人不在我之下。公子何不向程昱大夫讨教?”
闻言,曹植确实眉头微皱,摇头叹道:“程昱所说的,应当是我父亲账下的那几位重要谋臣。我其实何尝不想与他们探讨才学?但是杨修说过,我不能亲密接触父亲的亲信。”
“杨修说,如果我主动接触父亲的亲信谋臣,可能会让父亲误以为我在拉拢他的手下谋臣,为的是争世子大位。如果激起了父亲的疑心,我的下场只怕会很惨,绝对没有如今这般潇洒过日。”
曹植长叹道,这一叹,不仅叹的是无法与高士探讨才学的遗憾,更叹杨修已经背离他而去。
“杨修先生高明之见,在下亦佩服,不知其人何在,我欲认识一番,公子可为我引见?”
徐庶微微抱拳道。
对于这个杨修,诸葛亮还特地提醒过他,显得尤为重视。
诸葛亮对杨修有过评价:人心之镜,大局不堪,却洞悉隐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