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叶和天还是第一次享受到这种待遇,感觉还蛮受宠若惊的。
不过他对这种方式倒也并不陌生,他前世的时候也看到过这样的待遇不过是在国军中的。
当时他还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是压子弹和上膛能有多累还要专门的人来做。
等到他自己亲身体验了之后他才知道这种手动步枪上膛和压子弹有多累,而且现在步枪使用的又都是中间威力弹比后世的中间弹后坐力要大很多。
可想而知想要在高强度的战斗中连续精确射击有多难,所以中国军队为了保证狙击手的体力就给“狙击手”配备了换弹手。
这时通讯员程大昌对他提醒道。
“叶连长,鬼子来了。”
叶和天听到程大昌的话,急忙拿起一旁的望远镜观察日军动向。
果然看到日军已经到达了射程之内,他对有些害怕的程大昌安抚道。
“没事我们这里是附近数里之内的制高点鬼子看不到的,等二连长那里开火了我在打。”
程大昌因为是在红军长征之后在甘肃修正的时候招的新兵,还没有打过大仗所以见到这么多日军有些害怕。
其实叶和天自己何尝又不害怕,他自己穿越过来后也就打过一次土匪此时见到大队日军也难免有些慌乱。
他强压下自己心中的不安,开始用望远镜观察日军的人数和火力配置。
日军大约有将近2000人应该是一个残编的联队,也没有携带山炮和反坦克炮只带了两门九二式步兵炮。
在估算完日军的重火力配置之后叶和天稍微松了口气,这伙日军为了快速增援应该是轻装上阵大部分重武器都没有携带。
叶和天准备等会儿先射杀两门步兵炮的炮手和装填手,其次是那七八挺重机枪的重机枪手。
至于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掷弹筒在叶和天看来,威胁反而不如步兵炮和重机枪大。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八路军“穷”。
掷弹筒的威力不大射程也只有三四百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定点摧毁敌方的机枪火力。
所以掷弹筒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大放异彩,甚至在淞沪会战的时候一个旅三十六挺重机枪在短时间内被摧毁32挺。
剩下的四挺只能通过频繁移位来躲避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导致重机枪的威力被大大折扣而这一战也是掷弹筒的成名之战。
从此之后中国军队将掷弹筒视为最大威胁,每一次战斗都会让神枪手最先射杀掷弹筒发射手。
不过这个理论对于叶和天现在的这场战斗来说并不适用,因为之前打的那些战斗大多都是阵地战和巷战而这是一场伏击战。
因为一来叶和天他们占据着制高点拥有地形优势,二来因为是伏击战所以日军匆忙之下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位置发射榴弹。
光这两种原因就让掷弹筒的威胁大大折扣,可以说是已经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天时地利。
况且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独立团一营连一挺重机枪都没有轻机枪也就三挺一个连一挺。
而且一营长曾保堂还把全营仅有的三挺轻机枪都集中在了二连,让二连在制高点进行火力掩护,掩护一连在正面冲锋。
二连的位置是日军的死角,不管是从距离上还是角度上掷弹筒都很难打的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