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個世界相關】:
【第十七】:神的領域。分為內廷和外城。神所居住的內廷座落於Gi大陸。除Gi外,第十七的陸地由群島構成。
【第十六】:相當於現代都市的世界。淺江津澤的母國Z國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因此語言被作為通用語。文中已經提過的國家還有In的母國S國,和所有故事集中的地點K國。第十六的能流密度高度緻密。
【第一】:崩解的世界。
【第九】:具有有「魂」無「靈」的生物。
【第十三】:第十三的人類與生物均無「魂」也無「靈」。人類由細胞所構架,沒有具體的器官;以「執念」為根本存活。生物依賴「執念」和「名」存活,需要吸食咒力。第十三的能流密度極其緻密。
【第十四】:蠻荒神的故土。在創世神紀之前已被毀。
【第十五】:在創世神紀之前已被毀。其他信息不明。
********
【第十七內廷相關】:
【神帝】:統治者。Ednd的父親Xysts為第一任神帝,之後由其弟Xees接任直至如今。
【神職者階級】:由高位至低位依次是大祭司(四名),公爵(四名),侯爵(八名),伯爵(十六名),子爵(無限數),男爵(無限數)。
【神格】:每一名神職者皆有神格。神格繼承由神格競奪(一對一打鬥)決定,獲勝方將被授予神格。在極端情況下(例如神職者犧牲),內廷則設有對意圖進入內廷的外城意識的考核。考核內容事實上比競奪更為苛刻。
【仕官】:服從於內廷的第十七意識,沒有神格,但咒力等級在一般外城人之上。
【內廷】:高築於Gi大陸。是諸神居住的地方。中心設大殿,用於諸神集會議事。佔地面積相當於大約一個半大區。
【外城】:Gi大陸因內廷對稱的衛星式瞭望塔設計,被連結瞭望塔和內廷的牆分為八個大區。這構成了主要的外城居民區。但也有意識選擇在較遠的群島上建立聚居帶。比如已經出現的太晴島和Iris島。
【生物】:第十七的生物都是靈體。只有能夠控制咒力流動的意識可以觸碰他們。作為坐騎方便交通的是靈馬和靈魚。
【光河】:第十七的自然光源。整個第十七可見「光瀑」,朝升夕落。光瀑在正常狀態下逆流而上。Ednd將Elre斬首後,光瀑停止流動。光河本身是死神的「境界」。十六個世界亡故的意識抵達第十七時會出現在光河。據說飲下光河的水會使人喪失記憶。
【天氣】:第十七本無天氣變幻。Ednd斬殺Elre之後,因第十六和第十七相連,第十七出現了天氣。
【壽命】:第十七意識的壽命和表象年齡取決於「執念」與「心智成熟」。沒有「執念」的第十七意識會在成長後衰老死亡(衰老速度不同,與第十六人類相比大約是一比一到十比一的壽命長度)。
【死亡】:第十七的意識會受傷,但不可自愈。死亡也就是消失。原本第十七死亡的意識也不會留下屍體,這在Ednd斬殺Elre之後被改變。
【接口】:衛星式分布於以內廷為中心的八大方向上的瞭望塔除哨崗外,還設有依照時辰開放的通往八個主要方向的空間通道——「門」。主要用於內廷人員出遣,節省行程時間。
【通天塔】:在Ednd將Elre斬首後於第十七東、南、西、北偏隅出現的高可及天的塔。塔身構造是第十三生物的細胞。四座塔分別被澤、水、雷、火的咒力包裹。在塔的四周,時間被扭曲。四座塔連接了第十七和其他世界。現已知時間流動速度從北塔、東塔、南塔、西塔依次減慢。西塔(雷塔)連接第十七和第十六。
【蠻荒神的歷史】:第十四的人類,新生兒會繼承祖先的記憶,並不斷傳承下去。因此而得到強大力量的蠻荒神為諸神所忌憚,最終被全數剿滅,第十四被毀。只不過在Andre講述這些事時Ednd的反應似乎暗示這其中另有隱情?
********
【其他】:
【咒】:「生」與「滅」的言靈。
【魂】:生存的起因、根本。
【靈】:生存的目的,動機性。
【咒術】:通過「身密」(結印),「語密」(咒文),和「意密」(形象)驅動的以元素為主的術法。
【魔法】:利用環境發動的咒術,不需要耗費咒力。也可越過語密和身密。
【幻術】:用於化形和麻痹的術法。
【能流】:環境中的咒力密度。能流緻密的環境有助於例如第十七的意識/第十三的生物/第九的生物存活: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以咒力作為能源的;但是能流密度高不利於使用咒術,因為環境阻力很高(具體來說就像在水中的水壓吧)。
【靈覺】:對咒力的感知能力,要靠能流來傳播。咒力震盪就像聲音一樣是有傳播速度的,所以靈覺再敏銳的人也會因距離而感知延遲。
【門】:空間移動的術法。第十三的人類精通此術。
【穿魂】:津澤的咒術。在夢中和他人重合,得到他人的記憶,用他人的身份和自己的動機行動。
【走靈】:津澤的咒術。已知似乎是主要通過和他人對視發動。不能得到他人的記憶,但並不需要在夢境中。強行改變宿主的動機。成功率可能因被走靈者的咒力/意志力較強而下降,也就是說,可以被抵制。
【劫夢】:Andre的能力。通過夢境用影像與他人交流。
【驅屍】:Dsn的咒術。將自己的意識附在屍體上。
【散靈】:翊使用過,將Dsn推出驅屍的能力。其他信息不明。
********
【第十七時間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