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5烟笸箩
烟笸箩里面都有什么,现在(2022年)我们看不到了,那时候在小村是常见的物品。
烟叶是一定要有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叶子烟中所指的烟叶。叶子烟区别于我们能够见到的卷烟,叶子烟是经过小村人简单加工之后的小村人们自己用的烟叶,没有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烟草加工的环节。现在市场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叶子烟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散烟,小村人更愿意说旱烟;卷烟纸的就是机器卷制的香烟,也就是小村人说的烟卷,也就是香烟。
小村早些时候大约在白露时节就掰烟叶子了,也就是把烟叶子从烟秆子上面掰下来,烟秆子就剩下光溜溜的一个挺儿了。掰下来的烟叶子人们放在地上准备进行晾晒。掰烟叶子、抱烟叶子有一个事情需要注意的就是,你一定不能穿浅色的衣服,更不能穿新衣服,除非是你的浅色衣服不打算要了;烟叶子上面的颜色会沾染了浅色的衣服,想彻底洗干净,那时候是很难的事情,小村没有强力洗衣粉或者洗涤剂什么的能够做得到彻底洗干净。什么白,什么雕什么的,那时候还都没有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更没有我们现在用的洗衣液这样的东西。
晾晒烟叶子之前需要搭一个架子,烟叶子需要吊在这个架子上面进行晾晒,这个架子小村人叫做烟架子。虽然叫做烟架子,烟叶子并不直接搭在它上面进行晾晒。小村人们利用麻绳儿,那时候一般的是两股麻绳儿来作为辅助,把前面掰下来的烟叶子夹在两股麻绳儿上,最后把麻绳儿吊在搭好的烟架子上面;小村那时候常用的麻绳儿,大多数都是三股的,纳底绳子和晾烟的绳子是个两股的,也还有抓猪的绳子,都是两股绳子。这个活儿在小村有一个说法叫做烟上架;流行在东北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有一句说的是这个事情,也就是“白露烟上架”,全文如下: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上架之后烟叶白天经受日光照射,夜间经过露水浸湿,这样反复几天之后,里面的水分大部分蒸发出去了,又多次吸收了露水,发生了一些变化;几天之后人们把烟(叶)下架;下架之后的烟叶干透了就有些发脆,不小心容易弄碎了。为了防止下架时候把烟叶弄碎了,在拿下来之前可以适当的喷上一些水,让烟叶润湿一下,这样在取下来的时候能够大大减少烟叶碎裂。这个喷水也没有专业的工具,比如就是小村人们用嘴含了水喷在烟叶上面。烟上架这个过程还是有一些讲究的,时间长短不同,当年露水的盈亏,以及阳光的充足程度等等都会影响烟(叶)的品质;比如有的烟好抽,味道感觉很好,而有的就不怎么好;还有就是有的比较容易引燃,而有的就不容易引燃,也就是小村人说的这个烟有点要火;要火的烟就需要第二次、第三次……点火才能抽完,这个就不受人待见了。
拿下来的烟叶有些潮湿,可以像小村人们捋碎布一样捋平整,不够湿度的时候可以喷上一点儿水来达到比较潮湿的程度,利于把它捋平整。捋平整的烟叶多片叠在一起,大约两寸(或者一寸)厚度时候就不在继续叠加了,这时候的一摞烟叶放在一起,准备两张比较大的烟叶,分别放在上面与下面,分别向下与向上包过来,把这一摞烟叶包一下,这样可以防止烟叶边缘被刮碎了。之后用事先准备好的草批子当绳子把这一摞烟叶捆起来,形成一把烟叶。这里也是可以使用烟叶来做为绳子把整把的烟叶捆起来的。捆好的一整把儿烟叶放在外面晾晒干了之后就可以储存起来了。
烟笸箩里面的烟是为了抽烟方便放在里面的,也可能是经过了揉搓之后的烟叶,也或者就是从外面拿回来的烟叶,仅仅就是掰折了方便放在烟笸箩里面;抽烟时直接就可以拿过来装进烟袋里面,也可以直接拿来卷烟。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四十岁的主妇就开始抽烟袋了。这个说法好像颠覆了对小村人的认知了,事实上小村主妇也好、掌柜的也好,在我出生几十年以前,六十岁的寿命中,在四十几岁已经是有些老了,这个真的很无奈。沿袭下来的习惯使然,主妇们手中的烟袋也得到了继承。主妇们的烟袋也就放在烟笸箩上面,长长的烟袋杆无法放进烟笸箩里面去,整只烟袋就横着搭在烟笸箩上面,这也不是烟袋的唯一摆放方式,也还能够放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就可以烟袋锅儿朝下的插进炕头边上的炕席里面去;当年炕席铺好以后,炕头、炕梢都会有一块立起来,贴在墙上面,也有半尺,烟袋就插在炕席立起来的这个部分与墙之间。
烟袋也有短支的,比如就有七寸的烟袋,能够揣在怀里面带着走,这个是掌柜的的标准配置。掌柜的就是家里面说了算的男人,掌握着家里面的钱财大权,那时候小村妇女也这样称呼自己的男人与别人家的男人,比如说你们家掌柜的、我们家掌柜的这样的称呼也是很流行的,这个与做买卖没有关系。
我们能够见到的就是一个标准的小烟口袋儿,小村那时候还戏虐的称为料口袋,里面装的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料,也就是里面装上一些(碎)烟叶,顺带着也可以放一盒火柴或者是一个打火机;一个乌木的烟袋杆儿,配上黄铜烟袋锅儿,汉白玉的眼袋嘴儿,这几样组合起来就叫做烟袋。烟口袋是布料制作的,口儿上面有抽绳儿来收紧,这个样子我们在手机的外围用品中也见到过,不是很难理解的。等到想抽烟的时候再把这个抽紧的嘴儿松开,把里面的烟叶取出来或者就把烟袋锅儿伸进去,用手在烟口袋外面配合着把它装满。这小袋子不大,也不小,有我们见到的扑克牌大小,或者就稍大一点儿,装满烟能抽上一天。
烟笸箩里面除了放一些可以直接拿过来抽的烟叶,也就是小村人说的叶子烟之外,还有用来卷烟的卷烟纸,就是一打(借用,并不就是十二张这个数)一寸宽四五寸长的白纸,后期有专门出售的卷烟纸,长短与我说的是有出入的;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人卷烟用的是孩子们念书写作业用完了以后的作业本,那时候孩子们的作业都是铅笔写的,正面写完了,翻过来再用背面,两面都用完了,还能再用油笔写两遍,这样用完了之后,作业本终于从孩子们那里下岗了,转战到家里面的大人那里;大人们把孩子们的(废)作业本拆开来,几张叠在一起,沿着长边儿方向分三份,大体上差不多宽度,折一道印儿,之后放在炕沿边儿上或者桌子边上一挡,或者就直接的两手用力就把纸张整齐地撕开来,撕成纸条儿,这些撕好的纸条儿就是大人们的卷烟纸了。
宝宝们说了你那个用油笔(圆珠笔)写过字的纸拿来卷烟抽,不怕对人身体产生危害吗?是不是太不讲究卫生了?问题或许是存在的,圆珠笔油儿是不是有害我没有查阅过,不过单就是这些纸张经历了若干人之后光是细菌怕也不是可以忽略的吧?然而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特定环境,那个环境中,小村人是没有钱去买像样的卷烟纸的,只好“委曲求全”了:实际上是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为之,这也是一个时代事实,我们现在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了。我们也就知道了,评价一件事情,往往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用我们现在(2022年)的情况去套用当时的情况,得出来的结论往往不能够适合于当时的环境的。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卷烟这个事儿小村人都会,一些半大孩子也会卷烟,大人们都抽烟,一个事实就是他们不允许孩子们抽烟,这个就是很怪的事情:自己没有做出表率,还要管理别人、管制别人,是个怪事情;也就有的孩子说:你不让我们抽(烟)那你怎么抽(烟)呢?大人就一只手脱下鞋,拿鞋底子预备打出去,一边就口里都囊着:小兔崽子,我那还不是为你好啊?!还敢犟嘴,看我不打死你个小兔崽子!小兔崽子绝没有可能性,自己的孩子,那是一定的,真真的亲儿子,没有怀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