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存一!”李襄讶异,十万龙骧军全军覆没?这简直匪夷所思,没有人会相信。龙骧军乃是大夏开国天子的精锐亲军,由天子直领,乃是大夏定鼎天下的最大功臣,威慑诸侯,几十年来战无不胜,可以说,他就是大夏的守护神,是大夏能够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石。
李襄实在不敢相信,因为从小到大听过太多龙骧军的传说,在这片土地上,光是龙骧军的名声,就能震慑八个诸侯国和所有宵小之辈,“如何会败,如何能败?”
“金国已经从北方游牧部族中脱颖而出,转变成了一个统一的王朝,这次河西之战,他们出动的五万铁浮屠,才是制胜的关键,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老人淡淡的说道,没有丝毫的诧异。
“龙骧军虽勇,但终究是血肉之躯,在五万铁浮屠钢铁洪流之下,岂能抵挡?再加上时过境迁,昔日的强者已经腐化了,在京城这温柔乡待久了,再硬的骨头也会变软。”老人对龙骧军的战败似乎是早有预料。
和刚从游牧民族的残酷内斗和恶劣环境中崛起的金国,早已多年不动兵戈的大夏,战败好似是情理之中。
“铁浮屠?就是那种人马皆披几百斤重甲的的重骑,金国才立国多久,怎么都有了五万铁浮屠?”这点更加出乎李襄的意料,五万重骑需要多少优良战马和上等铁料,北方大草原除了无边的牧草和马奶,其他的一切都是稀缺的。
“金国的崛起和大夏腐败的速度确实出人意料,但由不得我们考虑了,金国已经崛起了,大夏经此一败,世道要乱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做好准备,让北燕能在乱世中有一席之地,或者像五十年前那样,裂土封王。”
“该说的我已经给你说了,你回去准备吧,我这边会全力帮你运作。”老人说完,作势起身,旁边书童立刻上前搀扶其起身,待老人站定后,将一根拄杖递给老人。
老人拄杖走到李襄身边,“以前怎样,现在还是怎样。”说完就向门外走去。
“师傅要去哪?”李襄显然刚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消化了这个消息,看这个老人要走,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口。
“好不容易来到京城,去见几个老朋友。”老人没有转身,脚步蹒跚走出门口就离开了李襄的视线。
何必要问呢,李襄在想,自己的这个师傅一向如此,虽然看似和蔼,但行事怪异,看似平淡无奇,但心思却如深沉大海,也没有惊人的武艺,但胸中却有万千杀人技。
终归能回到北燕了,李襄心里是喜悦的,但大夏败了,又让他忧愁。
大夏是他的牢笼,却是北燕,是所有诸侯国的大山,这个大山能压的他们喘不过气,但也能让他们躲在下面高枕无忧。
怀揣着这种忐忑的心情,李襄起身离开了房间,叫上许守仁两兄弟,一路来到了一楼大堂。
“这位爷,您的厢房那位老人只付了定金,临走时说您来结账。”店小二走了上来,尴尬的对李襄说。
“我辈俊杰,尊老爱幼,理应如此。”李襄微笑着回应,却有些生硬,“守仁,结账,叫上弟兄们,打道回府。”然后,快步走出了客栈,心里还不忘暗道一声:老狐狸。
回程途中,李襄没有坐那华贵又招摇的马车,而是独自骑着高头大马很骚气的走在仍旧人声鼎沸的街道上。
他坐在马上,还在回想着老人给他传递的那个现在大夏还没有知道的消息,还在想着龙骧军战败的事实。
许守仁,许守义两兄弟策马护卫在左右,路上行人纷纷避让,李襄的名声显然是人尽皆知。
一人一马,锦帽貂裘,一袭黑色长袍微微摆动,再加上那英俊而又人畜无害的面庞,惹的路人纷纷侧目,却没有人对他心生好感,而是恨不得走到他的面前大啐一口老痰。
街道上一切如常,往来的行人和吆喝的商贩我行我素,但许守仁和许守义却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暗自把手放在了刀柄上,做好了拔刀出鞘的准备。
“咻。”
忽然,一声微不可闻的声音划破李襄的沉思,直射李襄面庞,他本能的向后侧一闪,只见一撮长发在空中飘舞。
躲过一击,紧接着数十支利箭呼啸而来,许守仁许守义立刻驭马将李襄围在中间。
“呛。”
只见两兄弟拔刀出鞘,眨眼间便叮叮当当将暗箭挡掉击落。
“下马,保护少爷!”许守义大喝一声,翻身下马,十二个人将李襄围在中间,结成一个战阵,长刀出鞘,戒备的注视着周围。
周围人群作鸟兽散,争相远离这个是非之地,而人群中有十几个黑衣人不退反进,拿出藏匿好的武器,不发一言,直取李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