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下山日记最新章节!
【少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信人间有别离。后来,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经和很多人,见完了最后一面。】
落日沉溺于橘色的海,晚风沦陷于赤诚的奇心的年纪,与其让她闭门读万卷书,还不如带她亲行万里路。
来到淮南,带林落落去感受寿春楚文化带来的风土气息,看看当地出名的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欣赏古人的哲学、诗歌和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惊叹着花鼓灯的活灵活现,它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
我们听着推剧,吃着八公山名贯古今的豆腐宴,尝着软、脆、焦、酥的上窑粗条馓子,对香醇爽口的夏集面圆赞不绝口。
说回来,淮南八公山豆腐真是一绝。
其晶宝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质地细腻,无黄浆水味,托也不散碎,名贯古今。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主要是,好吃,花样百出,几百种稀奇古怪的做法,真是满足了我们对旅行的所有要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我和云朵儿带着林落落游山玩水,吃遍特色美食,看尽人间百态。
既然来了淮南,那就买了一套《淮南子》送给林落落。此书内篇论道,中篇养生,外篇杂说。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
不知道林落落学到了多少,反正这一路我是吃喝玩乐很过瘾,善哉善哉~
下山第二年的第十个月,初夏四月。
我们来到了淮北。
林落落好奇问道:“师父,为什么一个地方叫做淮北,一个地方叫做淮南?是因为淮河吗?”
我点点头:“落落,你这样理解也是对的。”
林落落继续问着:“那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呀?”
我说着:“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其实就是环境变了,它的性质也变了。通俗来说,水土不同,养育的事物自然也会有不同。”
淮北,北接萧县,南临亳州,东与宿州毗邻,西连商丘。
我们一路听着高昂、粗犷、奔放、感染力强,极具地区特色的淮北梆子戏。也热衷旋律优美,板式繁丽的淮北琴书,曲牌《八大板》曲调鲜明,高低起伏,变化无穷,让我是印象深刻。
在淮北,林落落当属最开心的了。
遇见了她极为喜吃的。”
林落落牵起云朵儿的手在一旁坐着鬼脸对我:“还是云朵儿姐姐对我好,略~”
一路旅途,林落落倒是长了不少肉,吃得确实也不少,营养太好。
云朵儿意外的对这里得剪纸产生了兴趣,带着林落落学了好几天。倒也是学了个一二分功夫,剪出来的小玩意儿也是像模像样。
而我则依旧是留恋于各大酒楼里,喝酒吃肉听曲看戏,快意人生。
林落落带在车上的书卷功课,倒也还没落下,云朵儿每天都要抽出两个时辰来让她学习、背书、认药草、记药谱。倒也是算得上劳逸逸逸逸结合了。
下山第三年的第二个月,桂秋八月。
我们来到了济宁。
途中我做起来老本行,路过山林荒野,不时会有毛贼山匪见我们马车阔气,提刀送钱来,我也只能是勉为其难的一一收下了。真要论赚钱,到底还是黑吃黑来的快。
我们一边反向打劫了山匪强盗,一边在路上看见穷苦人家也散了不少钱财出去。
阿弥陀佛~佛祖,你看见了吗?
弟子做了不少好事,日散千两,拯救了不少困难百姓啊。
林落落在我和云朵儿的教育下,武功也算有所长进,目前看来,德智体美劳算得上是全面发展了,唯独我的佛经不念而已了。
济宁的八月,北方初秋的天气,叶落知秋而微凉,好在云朵儿一路上看到喜欢的东西从来不手软,也给林落落定做了很多好看的衣裙。
我们抽时间去了一趟曲阜尼山,拜了孔庙。虽然我是个离经叛道的假和尚,但是孔圣人的书籍也是自幼便饱读在心,了然于胸。
孔夫子的书籍,主持也是推崇至极,收藏在清心寺的藏经阁里。
按照主持的说法,多读书,总是有好处的,以后出去和人吵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还可以懂其之短,攻其软肋。总的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啦。
主持他从来对我要求只会更加严格,要求我涉猎百家,各取所长,补己之短,完善自身,方能成就一张不败名嘴。
在济宁,我们一辆马车慢悠悠赏遍了济宁八景: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西苇渔歌、获麟晚渡。
时光荏苒,各景名传于世千余载,但当年的盛景和美丽传说,仍一代代流传至今。
下山第三年的第四个月,金秋十月。
我们来到了泉城济南。
其实我们是先去爬了泰山,才来到济南的,顺路,总要登高望远一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