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大川,向来是诸多隐士隐居的地方。
人们所称呼的隐士,有的是一些学术功底极其深厚,想要超脱红尘寻一处僻静之地隐居的真隐士。
有的则是一些被现实打击想要逃离现实的避世之人。
终南山,是“道”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仙都”之称,“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
这里隐居着大量的隐士,如今也被外界称之为隐士之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唐朝诗人王维后半生在此隐居所作《终南山》
终南山深处。
清晨,天刚放亮。
群山被迷雾所笼罩。
山间的雾气还带着丝丝凉意,吹拂过的山风拂动人的衣角。
真可谓是林涛松风、高山烟霞,晨起看浩荡云海,向晚赏壮观日落。
日出之时,终南山上各处都有隐士出现,迎着朝阳,早起晨练。
隐士的生活远不是所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没有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也没有面色红润的白胡子老道。
相比于普通人,隐士少与外界交流,自给自足,因此,生存条件极差。
隐士和苦行僧等同,追求的不是肉体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锤炼,超脱。
一间简陋的草屋,几片菜地,这,就是一位隐士赖以生存的地方。
狭小却干净整洁的茅草屋内,一位道人盘膝而坐。
他的身躯瘦小干枯,披着身缝补了不知多少块布,浆洗到发白的道袍,头颅低垂,一动不动。
啾啾!
一只灰扑扑的山雀从山林里飞入草屋,直直落在道人头顶斑白的道髻上。
它锋利的鸟嘴对着的头颅一啄。
咚!
道人坚硬的头盖骨直接啄出个洞。
小巧的鸟喙探进洞口,从嘴中吐出一团液体进入脑中,接着,又消失在山林之中。
过了会儿…
咔嚓!
叶尘活动四肢,翻阅脑海中的记忆。
胡定,男,出生于1920年,六岁时军阀混战,年少的他被迫与家人分离,拜入道观修行,道号定虚。
1937年,抗战爆发,时逢日军大举入侵西北,时年18岁修行有成他化名胡保国,下山协助抗战。
他先是伪装成乞丐,摸清了部分日军出动规律,接着,趁着日军落单时悍然出手,手持太乙剑一举击杀十几名日军。
要对付他这种武术高手,必须要形成数量才行,在胡保国偷袭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屠杀!
接下来,他转战各地,消灭落单日军上百人,斩首伪军不计其数。
日军人人自危,伪军更是吓破了胆,都不敢独自出门。
整个西北士气大振,尊称其为西北剑圣。
之后,日军以他的亲人道观为饵三次组织大规模围剿,都被其杀出一条血路逃生。
死在其手上光日军就至少数十人,伪军不计其数,硬是杀的日伪军胆寒,在没有解决他之前,根本不敢单独行动。
熟悉的人尽皆惨死,刻骨的仇恨让他渴望强大的同时,也越发冷静。
趁着日军老实期间,他深感剑术对于肉身方面的不足,易被人乱枪打死,遂赶赴各地寻找各位武术大师交流。
抗战陷入胶着,日军显露颓势,集各门武术于一身的胡保国根据自身情况推陈出新,内练与外练合一,己彻底抵达人类所能达到的巅峰,进无可进。
所有亲人被杀,道观众人也被迫害,对于侵略者的仇恨,使得他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蹲点半年,趁着日军司令部转移,骤然出手,一式百步飞剑穿透数名日军,直接将日军司令钉死在车上,而后,飘然离去。
日军以百姓为挡箭牌,和他约定互不侵犯,自此陷入平静,一直到日本战败,原本就是独行侠,无牵无挂的他回到山上隐居,直至寿尽。
“可惜了!”
翻阅完大脑所有记忆后,叶尘颇有些惋惜。
化仇恨为动力,在杀戮中成长,只差一步就能抵达抱丹层次,真正踏上进化之路。
成也杀戮,败也杀戮。
亲人朋友全部惨死,了无牵挂,恢复和平后,心中的杀意难以掌控,只能自我隐居减少接触,以免沦为杀人狂魔。
过去的理论并不完善,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
↑返回顶部↑